国际金融论坛(IFF)执行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马儒沛31日出席国际金融论坛第8期领袖对话会“绿色金融:全面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增长”。 张亨伟 摄
中新网上海8月31日电 (缪璐)绿色金融已然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新风口,在即将举行的G20峰会上,绿色金融也首次被纳入会议议程。对此,国际金融论坛(IFF)执行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马儒沛表示,当务之急就是要借G20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我们的金融活动务必充分考虑对于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潜在的成本、收益、风险、回报因素纳入相应的投融资的决策中”。
马儒沛是在31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第13届全球年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认为,G20作为涵盖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经济治理平台,正在从经济危机应对机制向全球经济的治理机制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业自然成为了落实“巴黎协议”的重要措施。
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命名为“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意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了一项企业贷款的准则,这就是国际银行业赫赫有名的“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新标准,全球有近百家金融机构采纳,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近90%。马儒沛总结道,目前此类赤道银行的发展在中国,应该说还不算很快,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但可喜的是在经历了业内普遍认定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元年的2015年之后,绿色金融在2016年再次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性意见》,中国政府已将绿色金融作为重点列为了中国的战略性优先事项。
在一年时间内,中国绿色证券市场从零成长为全球的楷模,但同时也可以注意到,目前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不到全球所有债券发行量的1%,而中国这一占比粗约估算更是一个很小的个位数,因此绿色金融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马儒沛表示,扩大绿色金融投资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把有钱的方面和需要钱的市场打通,让更多的资金投资到绿色产业中,就能形成双赢。比如我们在欧洲买一个低风险的债券收益率可能只有约1%,中国目前的绿债平均收益率约占3.5%,虽然比国内普通债券低,但与欧洲债券相比仍然具有吸引力,这样对于欧洲人来说是收益的提升,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获得更多的投资,而且绿色债券购买者越增多,能进一步压低发债的成本,帮助中国压低中国绿色化成本。因此建立让更多资金跨境进来投资的机制,包括债市、股市,都是很有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