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照进宿舍的每一缕阳光——大学生眼中的宿舍文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06-27 05:29:00

【小宿舍涵盖大文明——来自宿舍文明建设座谈会的报道】

大学生是宿舍文明建设的天然主体,宿舍文明建设,最终还是要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大学生眼里,宿舍意味着什么?在这一方斗室里,他们收获了什么?如何通过自己的参与,塑造并影响宿舍的文化环境?日前,在宿舍文明建设座谈会上,三位大学生代表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体会和思考。

 在一个善治社区中合意地生活和学习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 于晓磊

我是北京大学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也叫“北大燕窝”)的成员,这样的身份使我非常关注宿舍文化建设。我对宿舍文化的理解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宿舍应该有文化。楼长是北大宿舍的文化符号之一,在同学们眼里,楼长不只是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更是同学们在宿舍里的亲人。2012年,十几位北大同学自发号召设立“楼长节”表达对楼长的感激之情,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响应,从此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成为北大的“楼长节”。在有爱的居处学会爱与感恩,这就是宿舍文化功能的最好体现。

文化建设靠自己。近年来学校住宿资源紧张,今年又有同学要搬迁宿舍。公寓服务中心按照不同群体组织了六场搬迁座谈会,征求意见、听取诉求,最终确定了一个基于同学们自主选择的搬迁方案。这种自主参与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既有利于融合各方诉求消解矛盾,也有利于同学们成长为善于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校园公民。

宿舍文化要传承。宿舍文化要真正扎根在一所大学,最好的方法是让它永远在宿舍生活中保持鲜活。只有宿舍文化真正活在一代代校友的生活和记忆里,才能形成宿舍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在这个理念指导下,2014年到现在,我们举办了两届宿舍文化节,主题分别是“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和“宿舍生活自主自理,宿舍文化共建共享”,得到校友和在校同学的广泛参与和认可。

我们对宿舍文化的追求,其实就是对宿舍生活方式的追求,最终是为了能在一个善治社区中合意地生活和学习。打造这样一种善治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应该是宿舍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于情智交融中涵养“至善”情怀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 束芸

前不久,我们宿舍“5人保研1人被哥大录取”的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学霸宿舍”的讨论热潮,其实我们这样的宿舍在东南大学并不少见。

大学生宿舍不是单纯住宿的地方,它应该是一种情智的聚合。宿舍是一个小集体,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等很多方面肯定会有所不同,因此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非常重要。幸运的是,我们宿舍6个姑娘都做到了这点,而且我们还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彼此的优点。我们同一级的四个人进校的时候正好分在同一个宿舍,平时做设计、想方案都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相互鞭策和鼓励下,我们成为大家羡慕的群体。

别看我们看上去是“学霸”,其实骨子里每个人还是“文艺青年”,而且个个“身怀绝技”。我们大家相互影响,喜欢上对方的兴趣爱好,比如,我大二时当了学院的拉丁社社长,宿舍两个小伙伴也跟着加入了这个社,既学了一项新技能,又锻炼了身体。

我即将到另一座城市求学,舍不得南京,舍不得母校,舍不得这个充满爱和快乐的宿舍。勤奋努力的学习精神、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止于至善的人生目标,这是我在这个宿舍的收获,更是我在东南大学的收获。于情智交融中涵养“至善”情怀,这也是东南大学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的最好体现。

这里的“家风”深深影响着我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舒高磊

南开的宿舍,是我大学生涯的另一个“家”,这里的“家风”深深影响着我。大一刚报到时,我就被宿舍楼里的“镜箴”震撼了。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拥有一个南开人应有的气质?能不能时时做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能不能时时做到“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大学四年,每当经过那些具有人文情怀、彰显科学精神的宿舍文化长廊时,我都能深深感到南开精神的召唤。

南开的宿舍,是我大学生涯的另一个“课堂”,它让我理解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精神内涵。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自律、诚信、共享、包容的南开人。去年底,南开大学在全校宿舍内开设“诚信超市”,从选购到付款,全程无人看管,都由大家自助完成,既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也在潜移默化的自我规范中,让我们学会了从小事着眼,诚实做人、守信做事。

马上就要毕业,在大学生涯中,这一方宿舍是我最值得珍视的回忆。它使我懂得了容止,感受到大爱,领悟了责任,认识到诚实与担当。感谢照进宿舍的每一缕阳光,感谢学校为每位学子创设的“公能”育人环境,让我们在最美好的年龄留下一段最难忘的经历。

感谢照进宿舍的每一缕阳光——大学生眼中的宿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