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金磊 摄">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新书发布会23日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李金磊)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10年成为高收入现代化经济体,但走向高收入状态需要多方面改革的互相促进来驱动。
6月23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持久深入的增长转型期。” 该书主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经济项目主任宋立刚在回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未来10年中国很有可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也需要防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这需要突破旧增长模式向新增长模式转变的瓶颈,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尤其是推动市场化改革。
“中国走向高收入状态需要多方面改革的互相促进来驱动。”该书提到,生产力应全面提高,鼓励资源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资源从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的结构转变有很多方面:从低利润公司流向高利润公司;从低价值产品和服务流向高价值产品和服务;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低生产力地区流向高生产力地区。
这份研究成果强调,改革必须继续深化以提高生产力,并且让增长更富有包容性、环境保护性以持续发展。
该书认为,新常态增长要求广泛的制度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户口改革,消除在城市高效利用农村劳动力的人为障碍;金融体系,让资本分配到最有生产效率的地方;土地管理,让稀缺土地资源的机会成本在使用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让农民因向更高经济价值的用途转让土地而得到合理补偿。
“教育投资增加和教育资源更佳利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增加所有公民在不断扩张的现代经济体中的机会;加强产权保护和支持知识交流,消除创新和高效利用知识资本的障碍,提高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效率。”该书指出,以上改革能提高生产力,产生“改革红利”,以部分弥补“人口红利”的消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