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学前政治系主任、华人学术网络成员郑赤琰撰文指出,印度的地缘政治善变,朝秦暮楚,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还参与围堵中国。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印度总理莫迪被邀到美国见了奥巴马,还被邀到国会两院联合为他举办的演讲会,受到这么隆重的待遇,最少也得相应地隆而重之想出一个重要的议题,才不叫主人失望,于是他想到美国人最喜欢听的莫过于讲一些民主什么的东西。印度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如果说印度也追随美国的民主制度,肯定会赢得参众两院热烈的掌声。想到了这个话题,莫迪当真告诉了两院:只有美印共同信奉同样的民主制度,两国的关系才能永恒不变。
这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两院中意听,以后很多有关印度要求美国的东西,原本被两院卡住不放的,今后不再为难,他此行的外交任务也就可大功告成了。
东海搅局 外交迷途
除了在美国扯起民主大旗外,莫迪还决定要和日本与美国在中国旁边的东海联合举行一次军事演习。这算是什么玩意呢,毫无疑问的,不外是反“反民主国家”的联合军事演练,除了在东海有此大动作,在南海也都频频配合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少不了也要紧跟着美国与日本去交好越南。
这一来,诚如莫迪在两院说的,美、日、印3国人口加起来已超过17亿,肯定是世界最强大的民主同盟国了。想到这一层,印度是否举国欢腾?先不计较,莫迪本人肯定要头脑发烧好一阵日子,认定自己已创造了印度最光辉的历史。
比起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其成功不过是解放了印度的殖民地;比起尼赫鲁的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其失败是被穷国家拖累。现在自己所结合的是世界第一经济与军事大国的美国,还有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有这两大巨富结伴,印度很快会不变成第一,也会变成第二经济与民主大国,这就远非甘地与尼赫鲁所能比!
莫迪这个算盘是否真的打得如他想象的那么如意?很快便有学界指出他已走向外交迷途,例如要和美日结盟吗?和俄(苏)的几十年友好条约怎么交代?过去曾努力想把自己打造成东西对峙的调停角色,也曾被尊重,现在那么快就弃东就西,会不会给人“朝秦暮楚”的观感?这些疑问也非“杞人忧天”,很快便有人指出:近日中俄军舰同时出现在钓鱼岛,正是印度走到东海搅局的后果。
还有,连蔡英文“南向政策”也被怀疑与日印有勾搭,目的是要借印度和日本来为蔡的台独护航。这话怎么说?且看看台湾有人研究如何说:事缘蔡在5.20上台演讲的庆典上,蔡邀请了两位印度议员,两人没出席,但却来了前议员乔里,此君受蔡英文和陈建仁两位最高领导人招待见面,乔里还向陈建仁建议想为印度独立的重要领袖钱德拉.鲍斯在台湾建立纪念馆。鲍斯是印度3位独立运动最享盛誉的一位,与甘地和尼赫鲁齐名,为什么不在印度设纪念馆而走来台湾设呢?
原来个中有难言之隐,因为鲍斯为了要独立而不惜借日本来和英国开仗,由他组成印度“国民军”多达9万之众,开赴前线参与日军和英印联军作战,更早前当日本召开“大东亚共荣国”大会时,他是唯一来自东亚的代表。因为有这个军事与纪录,鲍斯虽没活到战后却在台湾遇难死在台北医院,否则很有可能会被当作战犯被处决。
可是印度独立出现两条路线,一条是亲英又斗争又争取,一条是亲日借日本与纳粹把英国打走。结果亲英一派成功争取到英国给予独立,亲日一派的鲍斯也就成为英国的眼中钉。
曾几何时,日本现在又和英国的老大美国结成军事同盟,莫迪一直想为鲍斯平反,知道在印度设立纪念馆有难度,因此想到蔡英文要寻求美日为其台独护航,蔡与日本还有美国一定感到有意义,何况鲍斯的纪念馆设在台北不但可为鲍斯平反,也可借此为日本皇民化台湾平反,更大的意义是同时为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国”平反。鲍的纪念馆成不成事,还在斟酌中,莫迪料想到纪念馆设在台北,可见其政治想象力匪夷所思,其复杂性难怪有人跟不上而感到他已走向外交迷途。
是否“迷途”?莫迪肯定不以为然,但更客观的看法倒可以用“地缘政治”去分析印度领袖的政治行为善变。而且变得很极端,倒是可给予客观看待,可信度也更高一点。
所指的“地缘政治”是结合地理条件与人为因素去分析一个国家及其领袖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从而找出自己国家与民族生存之道。因此学术界与政界早已发现“地缘政治”对研究一个国家与其民族很有实效。
然则印度的地理条件有什么特别呢?首先会令人注意到印度的地理北有喜玛拉雅山,南有印度洋。无论是山是海,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很极端,山高到插翼难飞,可说完全没有活动的空间,更无资源供应可言;而海洋呢?又是南方海洋茫茫,沿途没有什么大海岛,走到尽头便要面对南极,不像美国与中国,地大却可四通八达,也不乏资源。印度却要在南或北扑个空,这是地理的一大缺陷。
至于东向先得穿过喜玛拉雅山脉绵延的山峡夹道,山下的国家为不丹与尼泊尔都因此小到一穷二白,给不了印度什么。再向前行可又要惹上缅甸,其民族性强悍,连英帝国当年可轻取印度,可就闹了很长时间还平反不了整个缅甸,对印度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越过缅甸,更有中南半岛,泰国英法都不敢占领,印支三邦更是搞到法国焦头烂额,没有一天安享过。东看如此,西看又如何,只要看到旁边的巴基斯坦,便可想到印巴自1947年独立开始便有过3场大战,除了把孟加拉逼出巴基斯坦,印度除了什么也没得到,还不时得到来自巴国的恐怖袭击,也毫无办法。
再向西行,看到的阿富汗,更莫去讲它,美国殖民地阿富汗有名无实,苏联占领10年,自讨苦吃,什么甜头也没有;美国旬日攻占,也只把美军推入陷阱,最后还要向塔里班求和,谁占上风超过10年,还没法分晓呢!
越过巴阿所看到的是伊朗,俄国能够拿下中亚5个回教国,就是没办法染指伊朗。美国从1948年到现在,头30年用了不少心血去栽培友谊,结果连伊朗王朝这帮朋友也扫地出门。后30年,用尽办法,找代理人萨达姆去打,但只能平手;用联合国去制裁,也无动于衷。从历史角度来看,印度的佛教在东边还有放下屠刀的余地,在西边却动不了回教国家的一根毫毛。
地理困境 难寻出路
正是有这个地理的困境,令到印度的出路也同样要面对困境。其历史所见,除了闭关自己钻研佛教与奥都教外,其他政治与经济文明却落后到不堪英国一击,自己有这么大的土地与这么多人口,不能强大到走去英格兰殖民地英国,反而被英国拿到世界最大的殖民地,何以致此?
根本的原因正是地缘政治所使然,正如黑格尔的文明论所说的,当地理条件太困难寻找出路时,人开发文明的精神毅力会流于不坚定、常常会自我动摇,因此这样的地理条件比不上气候好平原广大的地区。黑格尔用这样地缘政治来举证为什么欧洲的文明会击败世界各国,印度轻易被英国打垮,黑格尔的见解就是印度文明比不上英国。
然则印度有无精神毅力常会流于不坚定的现象呢?英国著名政治家邱吉尔曾如此形容印度领袖说:“Either on your knee, or on your throat.”(要么跪地求情,要么卡喉要你命。)指的是印度领袖感情不稳定,容易动摇,信不过。邱吉尔是个著名的政治家,也在对抗希特拉时当英国首相,他竟然用这么重的话评论印度领袖,相信其经验是来自与印度领袖有过漫长的谈判,见过不少出尔反尔之举,因而有此诤言(无事实是诋毁,有事实便是诤言)。
翻脸侵地 攻打中国
周恩来与尼赫鲁共同筹组“万隆会议”,轰动世界,认为是第三世界不结盟的世界创举,与苏卡诺3人被称为世界杰出领袖,还信誓旦旦说亚非拉友谊万岁。可是过不了4年,尼赫鲁为了英殖民逼中国划出来的“麦马洪线”边界,要中国照这草约签认,要中国割让1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周花了几年与尼氏谈判,尼氏完全不念万隆结下的友情,派兵强占,结果中印开战,中国俘获印军40000多人,停火后中国退回战前两军对峙的界线,还连人带武器交回给印度。
这段冲突是首先由尼氏著作内印了一张印度地图,里头把“麦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这线由英国经手,还只是草约,尼氏当成条约论,周氏交涉未能说服尼氏再谈判,双方因此闹翻。类似这样翻脸的事件,都曾在美国与俄国身上发生过,如果说国际政治好坏本无常,不妨拿印度宗教文明变天的史实来看,可以把自己发展出来的佛教彻底由奥都教打垮到连根拔起,对佛教国的锡兰还视为宗教敌人,比起中国由唐代到现在承传佛教,谁对自己的信仰更忠实,不也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