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开餐馆为由,希望在“114”上做推荐,图为工作人员正与记者签协议。
“拨打‘114’咨询某医院电话时,接线员提供了该号码,紧接着主动推荐了另外一家医院,问是否需要转接该医院的专家专线。”最近,市民刘先生致电成都商报,称为百姓提供号码查询服务的‘114’也做起了广告。“我没有咨询这家医院,他们却为我推荐该医院的信息,这势必会对市民造成误导。”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以查号的名义拨打“114”,证实了刘先生的说法,而这些信息被挂上“114”的经营机构,是如何通过“114”发布信息的?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114查号台对这类经营机构审核不严,类似于餐饮娱乐的经营机构,即使在名字虚构、无相关证照、无合同公章的情况下,也能顺利上传“114”查号台,为市民提供不实信息。
打“114”查医院号码
接线员推荐了另一家医院
6月18号,刘先生致电“114”,咨询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的电话,“接线员给我播报电话号码后,紧接着问我需要转接成都华夏眼科医院专家专线不。”刘先生说,问的是这家医院,为何要给我推荐另外一家医院?
成都商报记者随后拨打了“114”,查询爱迪眼科医院电话号码,接下来的程序,与刘先生所述如出一辙:接线员在向记者播报爱迪眼科医院电话后问道:“请问是眼科方面的咨询吗?需要帮您转接成都华夏眼科医院专家专线吗?”
“什么医院?”记者问。“成都华夏眼科医院。”接线员回答。“这两家医院哪家更好嘛?”接线员没回答,只说“没有对单位的评价。”紧接着,接线员再次问道“需要转接华夏眼科医院专家专线帮您咨询吗?”记者表示不用转接后,对方结束了通话。
刘先生质疑,这样的推荐很可能会左右咨询者的选择,而这些被推荐的经营机构是否正规呢?
“114”客维经理:
签协议后提成 就可以被推荐
在目前的“114”服务平台上,除了查询单位、机构电话号码外,还出现了订机票、订餐厅酒店、推荐地方美食的服务,而各类商家是如何通过“114”公布信息的呢?
6月19号,成都商报记者致电“114”,以开餐馆为由,告诉对方想在“114”做一个号码登记,并委托对方为餐馆做一些推荐。对方将电话转接到了“餐饮娱乐中心”,得知记者诉求后,对方称,稍后将有工作人员联系记者。当日中午,一位自称是“114”客维经理的女士致电记者,称可以满足记者的需求,但要签一份协议。1小时后,记者与该女士见面,对方拿出了一叠资料,询问记者餐馆的名字、地址以及负责人姓名,并一一做了记录。“签协议很简单,又不要你交钱,没什么风险。”
“我们将餐馆信息挂到114,市民打电话来可以进行查询,还可以帮你推荐。”按该女士的说法,推荐过来的客户,在消费后,“114”将在消费金额中进行提成,一般推荐为6%,首推为10%。
随便杜撰一家餐馆
不经审核直接推荐
该女士拿出了一份“号百商旅订餐业务服务协议”,在注明每月的提成标准后,双方签字,“你有没有公章?”记者称还未制作出来,但协议照样签了,整个过程,对方并没有让记者提供餐馆的相关证照,也没有核实记者提供的餐馆地点。“不需要提供营业许可证之类的吗?”该女士迟疑了一下,“你只要认这个提成就可以了。”
几乎是同样的方式,记者还与另一位客维经理签订了协议。“在双林北支路,名字叫‘八方客豆汤饭’。”记者随口杜撰了一家餐馆的名字。实际上,这家餐馆根本就不存在。这一次,该客维经理同样没有向记者索要关于餐馆的相关证照,也没有对地址进行核实。
时隔两天之后,记者拨打了“114”,咨询新华公园附近有没有吃豆汤饭的餐馆,对方查询片刻,报出了“八方客豆汤饭”的名字、电话和地址。一家子虚乌有的餐馆被“114”接线员播报出来。这些虚假的信息,如何能够轻易地被挂上“114”进行发布,而被“114”推荐的这些商家,又有多少钻了发布者不经审核这个空子?
广告运营商回应:信息采集员无视流程 监管确有短板
据了解,目前“114号码百事通”,由中国电信下属的号百商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运营。昨日,在记者联系上该公司之后,上述虚假餐馆,已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
昨日下午,号百商旅四川分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许兴亮出面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据了解,2008年,在号码百事通公司成立之后,“114”推出了增值服务,“以前只是单纯为市民提供号码查询,后来有了订餐、订房等服务。接线员在向市民提供了其需要的电话号码后,会顺带推荐一些同类型的商家作为参考,这是公司根据商家的需求,新增的一种产品模式,商家会付费给公司,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许兴亮说,“接线员在为市民做付费推荐时,仅限于提供该商家的号码信息,不会添加该商家任何评判,也不会添油加醋地说对方好,全由市民自己选择。”
“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绝不回避,也愿意开诚布公面向社会,接受监督。”在提到虚假餐馆信息被挂“114”为市民做推荐时,许兴亮表明了这样的态度。
许兴亮说,经号百商旅四川分公司内部调查,“八方客豆汤饭”的采集人员在签协议时,确实没有按照正规流程,核实商家信息,而在将信息带回公司后,通过与复审人员沟通,直接将该信息挂到了114,公司运营监管确有短板,“每一位采集员的采集量,被公司记入了该员工的绩效考核,在这种绩效考核的驱使下,难免发生这样的问题。”不过许兴亮坦承,在制定这一考核方式之初,公司确实存在对信息库期望值过高的问题,“从公司管理层面来说,这种绩效考核导向需要优化。”许兴亮表示,接下来,公司将对信息采集、审核环节进行整改,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摄影记者 张直
原标题:签协议后提成 就能被114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