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贸易提速质量提升——探访浙江北仑外贸出口逆势增长的背后

作者:陈怡、万勇、施大卫 来源:人民网
2016-06-13 11:36:58

人民网宁波6月13日电 在吉利汽车北仑基地的散件装卸场地,每天都有大批汽车散件发往海外。在装车现场,以往在一旁监管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位于二楼的实时监控系统,检验检疫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就可以实现对吉利汽车出口产品质量的管控。变第三方检验预约制为企业自主监装模式,是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企业推出的“私人订制”服务。

“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缩短了,出口成本降低了,提升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北仑基地)负责人说。2015年1月,吉利汽车北仑基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北仑区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该区出口69279万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68627万美元,同比增长1.05%。

全国外贸增速下滑,北仑外贸逆势上扬,个中原因何在?

打造全国首个现代港口物流品牌示范区

在北仑区霞浦街道,坐落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2013年1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关于建设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在全国首创地方政府划出区域、检验检疫主导共建的宁波模式。

去年7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高分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考核,成为全国首个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成立三年多来,这种依托港口优势、降低外贸物流成本、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以规模化企业为出口主体、将监管对象从单批次的出口商品转换为运营企业的“宁波模式”,成为宁波乃至浙江打造外贸经济升级版的又一强劲增长极。

今年1-5月份,示范区在外贸形势总体严峻的情况下,实现逆势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8.6%。

示范区将一体化通关与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进行对接,对内搭建出口监管仓、中小企业组货平台和输非商品采购配送中心三个功能平台,将口岸作为出口货物的最终境内节点,帮助贸易企业削减采购成本;对外主打“并联式”通关模式,实现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的一站式监管服务,大大缩短企业放行出运周期。

针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品种杂、批次多、供应商分布广等特点,示范区实行采购组货地“一次报检、一次查验”,促进采购贸易提速和企业向供应链运营服务商转型升级。

“以前每个货柜仅换通关单的费用就要1000多元,而且由于不同供货商很难同时提供通关单,常常延误航次或船期。”宁波鑫鹭甬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振伟告诉记者,“试点市场采购监管模式后,从组货到通关的时间缩短为2至3个工作日,实现了货物流、资金流的快进快出。”

有此同感的还有凯越国贸的吴大庆。“以前如果集装箱里有5种市场采购商品,我们就需要报检5次,而且如果这5种商品来自5个城市,那还需要到这5个城市进行报检查验,而现在我们只要到北仑的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一次报检就行了。”吴大庆说。

便利化的国际贸易模式促进了外贸企业内在存量的释放。据悉,今年1-5月,示范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9.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2%,进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

随着示范区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推进,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到目前为止,示范区入驻市场采购备案单位480家,已初步形成出口玩具、输非商品、进口肉类、进口水产品、进口酒类五大优势产业。其中不乏中基集团、环球控股、新景进出口、君安物产、前程进出口等七十余家年进出口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宁波外贸龙头企业。

2015年区内进出口额达45.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跃居全国市场采购试点省市前列。

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孙大为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按照打造“临港采购贸易产业集聚区、高端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品专业交易市场”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在实现“地方产业集聚、企业贸易提速、检验检疫模式转型”的基础上,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推动宁波外向型经济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升级。

锁定企业减负和通关便利化

如何解决业务量增长迅速与监管人员明显不足的矛盾?北仑检验检疫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监管模式, 优化检验监管流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通关速度,为企业节省成本,减轻负担。

近年来,宁波发展港口冷链贸易,探索“准港区化”冷链通关新模式,着力打造长三角冷链物流配送中心,2015年,宁波进口冷链库容近20万吨,成为浙江最大、华东主要进口冷链物流集散地。

位于宁波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主要为果蔬、肉类、水产品等提供冷链服务。

检验检疫等部门分别在园区设立现场办公室,实施驻点查验,全力推进与港区的直通直放和检关联合查验。据了解,从宁波口岸进口的冷冻生鲜食品到岸后,实现“源头可掌控、过程可控制、流向可追溯”的冷链通关“零等待”模式。

据介绍,这种通关模式,让进口冷链食品在到达宁波港后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冷库,在全程监控下进行拆箱进库,送入现场实验室,进行初步的感官检验。食品在通关报验过程中,检验检疫等部门可按实际需要对进口的冷链食品进行定点定时的查验和取样。

“新模式不仅做到了集装箱与冷库无缝对接,还降低了进品商的清关成本,减少了通关时间,保证了进口食品的质量。”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说。

既要放得开通得快,又要检得出管得住。宁波地区是国内主要造纸和铜加工基地之一,年均进口废物原料超55万吨。宁波北仑检验检疫局构建“互联网+检验检疫”新模式,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无线终端代替纸质单证来进行查验,使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代替纸质单证传递,实现无纸化查验和无纸化信息传递。

经过两年多努力,无纸化查验模式——进口废物原料“e检通”移动查验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了利用视频查验专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现场检验检疫人员在查验场站利用平板电脑下载电子数据,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现场查验信息并上传查验信息至后台服务器。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查验现场传回来的结果及时完成查验结果登记,检务部门可以当天签发通关单。

据初步估算,“e检通”运行之后,现场查验时间由原来的2个小时可以缩短为1个小时,通关时间可以提前1个工作日。借助视频监控实现的24小时无木通道、废物原料直通查验通道、物流园区市场采购监管仓等方面应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2亿元以上。

在宁波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北仑检验检疫局推出的“集中仓储、集约物流、集成监管”的园区化管理、信用放行模式、24小时预约查验通关等系列创新举措和优惠政策,大大改善了通关条件,入驻企业每个货柜平均减少综合物流成本1000元左右,每批货物出口平均通关时间缩短1.5日以上。

数据是枯燥的,但最能说明问题。

2015年,北仑检验检疫局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7283份,同比增长了5.7%,货值10.45 亿美元,同比减少7.9%。签发各类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6889份,金额2.38亿美元,以5%的平均关税优惠计算,凭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可为北仑企业减免关税1000余万美元。

2015年,该局累计签发无纸化通关单近13.33万份,占同期通关业务量的80.23%。无纸化报检/通关的全面实施,在大幅度提升宁波口岸通检速度的同时,预计2015年全年可为企业节省费用百万余元。(陈怡、万勇、施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