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怎么做?浙江传媒学院从难题入手找准突破口

作者:陈洪标 王松龄 来源:光明教育
2016-06-07 09:10:55

光明教育讯 (通讯员 陈洪标 王松龄)近日,浙江传媒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政治理论培训班开班。这是该校在之前探索思政教师导师制,思政教师创新模式采用影视教学之后的又一次实践。

浙江传媒学院作为培养新闻传播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因为其传媒行业的特殊性,自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就更高,不但要求所培养的传媒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在政治思想上必须过硬。这项工作的任务就落在了“为人师者”的教师身上,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队伍尤其中青年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全国高校面临的难题。

为此,浙江传媒学院从难题入手,抓住主要思政教师的关键点,以提升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的突破口。学院自2014年推行了青年思政教师导师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的专家、领导为导师,对中级(含中级)职称以下,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思政教师队伍,进行集中教育培训、谈心谈话和教学科研指导等方式,使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正常化、制度化、系列化。通过两年的导师制,这支队伍的思政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先后建立《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重在强化广大教职工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而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学方面,鼓励青年思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产生互动和共鸣,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去年,该校青年思政教师开设“思维理疗馆”,撰写思政课的剧本,制作影视作品,用可视可看的新形式给学生向思政课,不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在腾讯视频等播放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思政课从校园走向了社会。

学校党委对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十分重视,这次学校专门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兼统战部部长叶蒙荻在开班仪式上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作了阐述。叶蒙荻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这次组织培训班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是对做好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探索。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一头站在学术前沿,一头站着讲台上,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尤其要在政治思想方面给师生做出引领和表率作用。

“师者必先利其器”,通过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这就是这次培训的目的。简单的开班仪式后,一场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分析和客观的认识当前新闻舆论形势的权威讲座,让青年骨干教师深切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永不过时。

致力于新闻学、宣传学、传播学研究的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李良荣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关键是要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他的批判精神,按照马克思主义解读新闻现象。分别从“新闻传播的态度”、“新闻学三界”和“当代新闻学的问题”三方面,阐述了新闻学的业界、教育界、学界面临的转型和机遇。

最后,李良荣就新媒体方面和如何做学术研究与现场的中青年教师做了分享。这次参加培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师等60余人。

据悉,培训将举行4次集中学习、2次现场教学和1次考核,其中集中学习,还将分别从《变革时期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创新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有理想、有温度、专家型的好教师》三个方面进行。现场教学则赴余姚参观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王阳明故居,专题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培训成果将纳入个人培训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