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看品质,也看“气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06-03 09:33:58

  《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要求到2020年,我国消费品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

  中国消费品:看品质,也看“气质”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消费工业品如何补上短板,由大变强,迈向既有品质、又有气质的中高端?

  消费崛起呼吁供给升级

  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4.7%。“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第一拉动力地位进一步稳固,消费引领型发展模式确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今年是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开局之年,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品质消费特征凸显,品牌消费开始崛起。

  然而,从供给端看,目前我国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去国外抢购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日用品,让“中国制造”陷入尴尬境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购买的商品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指出,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优势减弱,我国消费品工业产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部分消费流向境外,反映出我国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问题。

  品牌“短板”亟须补齐

  目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居民消费正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享受型、小康型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的粗放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细消费转变。

  专家表示,部分消费外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消费品的品牌相比国外产品还处于弱势;国内一些消费品品质好,甚至有大量国外人士到中国扫货,但我国消费者并不认同。因此,推进消费品工业由大变强,品牌“短板”亟须补齐。

  “纺织工业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我国纺织企业出口量大,但多数以贴牌产品为主,今后要把消费需求与文化结合起来,加大与世界知名服装团体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自主服装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也表示,要努力提高品牌竞争力,推动家电、造纸、皮革、塑料、洗涤等多行业制定和完善技术路线图、品牌发展质量提升规划。

  分业施策“差异视之”

  消费品工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行业差异化大,非公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产品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品品种、品质和品牌要求高。

  工信部表示,解决消费品“三品”方面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增加有效供给。冯飞指出,必须把改善消费品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和长期措施,主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能力,积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