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胜利》真人真事揭秘 苏格兰飞人感动世界

来源:网易娱乐
2016-06-01 09:59:07

  网易娱乐6月1日报道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憨豆先生用独有的英式幽默致敬了英国经典奥运题材电影《烈火战车》。他穿梭于银幕中,脚步轻盈地飞驰而过。憨豆先生所模仿的对象,正是传说中的“苏格兰飞人”李爱锐。

  翻阅过往浩如烟海的历史不禁发现,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实现了三次完美的奔跑与战斗:有奥运会打破记录的丰碑战绩,也有面对大义与物欲时的辗转,而终极胜利则是源自于他在二战期间对民族信仰的坚持。而这三次无所畏惧的奔驰,足矣令他载入史册。

  奥运会首秀

《终极胜利》真人真事揭秘 苏格兰飞人感动世界


在运动赛场上,李爱锐是绝对的王者。

  李爱锐,中译名埃里克·亨利·利迪尔。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父母皆为虔诚的基督教圣徒。李爱锐5岁时被送返老家苏格兰接受教育。1924年荣获奥运会四百米短跑冠军,翌年回天津任教。1943年被送进潍县集中营关押。1945年2月21日病逝于潍县集中营。

  旧路拾遗,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寻觅这位“飞人”的首次超越。踏入那个曾经青葱的跑道,在这片跑道上,曾经有一位少年挥舞着手臂,如烈火战车般横空出世,震惊四座。他以惊人的奔跑速度,射穿每个人的心脏。而这个犹太少年正是李爱锐。但冠军背后的辛酸,却无人知晓。1924年,在第八届巴黎奥运会上,他是一匹横扫赛场的“黑马”。彼时,他的竞争对手是作为运动员的天职与基督信仰的辨别。赴法后,李爱锐才发现比赛当天为礼拜天。上帝用六天时间建造了世界,第七天为其安息日。为了尊重基督教教义,李爱锐决定退出比赛。当世人劝说他为了国王的荣誉继续比赛时,李爱锐给出的回答则是“国家、国王也都是上帝所造。”

《终极胜利》真人真事揭秘 苏格兰飞人感动世界


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李爱锐打破世界纪录,勇夺400米短跑冠军。

  奥运会所畅想的口号是“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显然,在这二者之间,李爱锐选择的是后者,因为在他的信仰中,早已将生死归于上帝。最终,上帝之手将这位“上帝之子”扶地而起。英国队选手林赛主动把自己参加400米的权利让给了李爱锐,李爱锐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赢得了比赛,而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灵与义的追逐战

《终极胜利》真人真事揭秘 苏格兰飞人感动世界


李爱锐与家人在中国安居。

  荣誉的光环还未消退,李爱锐便踏上了新的征途,同时也是一场“特殊的比赛”。在勇夺奥运会冠军的一年后,生命的抉择权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此刻的李爱锐再次站上了人生的新跑道。境遇不同,对手的挑战性也在逐步扩张。有来自外界的利益诱惑,也有他发自肺腑的忠言善行。选择留在英国,即可获得丰衣足食的工作。或者选择前往他出生的中国,因为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还有更多的孩子等待着被救赎。最终,李爱锐在这场赛事中,用惊人的毅力选择了后者。而他头上那顶无形的光环则幻化成一条隐形的终点线。

  鉴于李爱锐对于中国的特殊贡献,电影[终极胜利]将其传奇般的人生搬上了大银幕。或许,对于李爱锐来说他人生中的跑道不仅仅存留在奥运赛场上,更践行在宣教传道的路途上。这将注定是一场无人喝彩的孤独旅行,他将更大的舞台投向了中国偏僻的远乡,在那里,传教士饱受歧视,宣教工作寸步难行。但李爱锐就是那个步履不前的圣者,纵使前方荆棘满山、乌云密布,他依旧雄心不已,淡然自若。

  民族存亡的终极胜利

  阴晴圆缺,事事难料。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中国,李爱锐坚持留在了他眷恋的中国。迫于局势,舍小义,成大义。李爱锐将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女儿送往加拿大,只身一人与中国人民共患难。

《终极胜利》真人真事揭秘 苏格兰飞人感动世界


在《终极胜利》中,导演打造了一场真实的竞技比赛,旨在弘扬一种坚定的信仰。

  奥运冠军也好,集中营囚徒也罢。李爱锐从未改变内心的信仰,分寸之间,更显神迹。相比于前两场“比赛”,电影[终极胜利]设置了一场凌驾于人道主义之上的“顶级战役”:集中营的司令官仓田健二曾是日本全国400米竞跑冠军,知道李爱锐身在营中,希望与李爱锐竞跑以证明自已的能力。一场赛跑比赛俨然变成了民族信仰之战。为了被囚的儿童可获得教育和食物,李爱锐接受了仓田健二的挑战,无奈决赛被刻意安排在星期日,日军完全在挑战李爱锐的信仰底线。摆在李爱锐面前的又是一个两难选择,战役的双方变成了人性的需要与教条信仰间的冲突。而在这次信仰考验中,李爱锐坚持了上帝的祷告,为了难民的生命。他选择再次出战,当他挺立起自己近乎坍塌的身躯时,站在终点线边上的是一位永生的巨人。

  所有的这些时刻都将消失在时间里,就像泪水消失在雨中一样。但历史都不曾被遗忘,李爱锐,这位超脱于世人的“传道士”,因为坚持信仰,他把生命的辉煌留在了奥运史的长河中。这种坚持以强大的力量穿越时空,至今仍然给人们以启迪。因为实践信仰,他把生命的痕迹留在了潍县集中营,这种实践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成为了集中营内侨民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