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将为山东发展增添新“底色”

作者:胡耀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06-01 09:41:00

  中新社青岛6月1日电 (记者 胡耀杰)以青岛领军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载着中国未来5年壮大海洋经济的期待。“蓝色粮仓”“蓝色引擎”等一个个与蓝色有关的构想有望在此“孵化”成现实。

  青岛目前已汇聚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蓝谷等众多涉海机构和产业园区。

  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引为山东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极大助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以及“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在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内,一个不起眼却包含高精尖海洋科技的“青岛蓝色粮仓科技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该中心董事长雷东介绍说,“蓝色粮仓”项目将建成全球第七套、中国首套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它具有能耗低、节水、无污染和绿色生产等优点,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2018年全部建成。

  青岛拥有众多海洋高科技企业,但技术转化一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瓶颈。中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的设立,为先进技术和应用企业建起了互动桥梁。据统计,该中心2015年为青岛市实现海洋技术交易467项,技术交易额逾4.3亿元(人民币,下同)。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看来,“‘深蓝’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既是指深海、远海,也是指环保、绿色、海洋生态文明,更是代表了合作、开放的全球化思想”。

  他认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海洋领域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应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引擎”。实验室目前设置了“透明海洋”“蓝色生物资源”“海洋新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4个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同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造中国大洋钻探船、设立“深海空间站”等规划。

  “科学技术靠人才创新,精尖装备靠人才制造,所以人才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凡认为,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蓝色经济走向深蓝的基础。

  王凡介绍说,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合作建立“海洋科教融合创新中心”,从教育、科研、海洋创客孵化三方面着力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

  据统计,2015年青岛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93.4亿元,同比增长15.1%。目前已有逾200个重大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入驻青岛蓝谷,完成投资537亿元。

  今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青岛、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升格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为战略定位。未来5年,山东的经济发展底色愈发清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