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改革要动“棋子”,军装能不能再穿?

作者:李兵正 来源:解放军报
2016-06-01 11:00:56

  我们怎样破茧重生

  ——“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实录

  面临改革调整,能否稳住心神

  ■本报记者 李兵正

  卷首语

  改革机遇千载难逢,改革强军风帆高扬。

  按照改革部署,今年要组织实施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系、院校、武警部队改革,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改革是动“上头”,接下来的改革则是动“大头”;前一阶段是动“棋盘”,接下来则是动“棋子”。

  个人发展会不会受限?军装能不能再穿?分流能不能胜任新的岗位……当改革真的在日夜企盼中走近时,一些官兵既期盼改革的节奏快一点,又希望改革的动作轻一点;既坚信改革会越改越好,又担心自己受影响太大。

  想个人进退去留的问题太多,精神动力就会不足,前进方向就会迷失。有没有好的心态、能不能调整好心态,直接影响改革部署能否高标准落实、改革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在复兴伟业面前,为利益所困何其狭隘;在强军大计面前,为得失计较何其渺小。身处改革大潮中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越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越要稳住心神;越是在震荡的时候,越要保持定力;越是在阵痛的时候,越要保持坚忍;越是在纠结的时候,越要保持从容。如此,才能推动改革大船乘风破浪,顺利驶向强军彼岸。

  阔步强军路上,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放平心态,才能摒弃私心杂念、保持良好状态,才能在大考面前呈现一张张坚毅果敢的面孔,留下一串串坚实铿锵的足迹。

  心神不散,计利当计国家利

  新闻故事

  连日来,一项“认清改革重大意义,自觉服从改革大局”的专题教育在第101医院紧锣密鼓展开。医院血液肿瘤科三病区主任潘德键打起背包,随全院官兵来到浙西大山深处某教育基地。

  改革大幕拉开后,有关医院改革的传言灌满了潘德键的耳朵:“改革后医院若不姓军了,自己这身军装还能不能穿?”“医院定位不明确,工作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拼命干?”“取消有偿服务以后,部队医院如何发展?”

  从小向往军营的潘德键,17岁考入第三军医大学,本硕连读。毕业时,因学业优秀、专业过硬,他如愿分配到第101医院。2014年初,通过公开竞聘,潘德键当上了科室负责人。意气风发的他计划立足科室平台,甩开膀子干一番事业,实现军旅的人生理想。刚当上科主任时,他就坚持战备、医疗、教学、科研一起抓,不到两年就建成医院“样板科室”。

  担忧,只是因为潘德键把这身军装、这个岗位看得如生命般珍贵。

  “我在医院呆了将近20年,与医院结下深厚的感情,但组织上通知我转业的那一刻,我还是无条件地服从。”除了参观见学,医院还专门把一些优秀转业干部请回“娘家”作报告,原政治处主任王燕萍勇于迎接挑战的经历,让潘德键深受触动:计利当计国家利。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无论进退走留,我们每个人都会为改革叫好。”教育总结会上,潘德键感慨不已:“教育前,心中迷茫;教育后,眼前透亮。”

  思想通则行动明。前不久,上级分配给该院13名转业干部指标,符合条件的27名干部在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了“服从组织决定”的决心书,彰显了白衣卫士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强军的铁肩担当。

  主人公说

  潘德键:改革没来时盼改革,改革真来了担心也跟着来了;平时为改革叫好点赞,如果动了自己的奶酪却心不甘情不愿……这虽然是人之常情,却不应该是我作为一名军人和一名党员的正确心态。

  看到一些部队整建制转隶、移防甚至撤销,看着身边的一个个战友在改革大潮中脱下军装时,我有些无法“淡定”了。改革的手术刀落在他们身上,更痛在我的心上,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的明天。

  应该说,医院开展的专题教育就像一场及时雨,驱散了我心灵上的雾霾。我越来越坚信:利益取舍面前,越是忘我越可能成就大我,越是瞻前顾后越容易失去自我。因此,面临改革大考,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才是我应有的选择。

  记者观察

  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改革就会触动利益,利益取舍是对忠诚最直接最有效的检验。

  1998年夏,步兵某师正在进行精简整编,突然接到赴长江抗洪抢险的命令。全师官兵闻令出征,没有一人为自己的进退走留分心走神。一位老兵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面对精简整编,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走还是留,但面对滔滔洪水肆虐,我们知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是一茬茬官兵不顾个人得失心系国家江山社稷,听党话跟党走,才有我军建设的不断壮大发展。在改革大考面前,需要每一名官兵知道改革为什么,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才能跳出一时一地一己之利看问题作取舍,才能自觉把心思精神凝聚到强军兴军的实践中来。

  (段同创、罗微全、本报特约记者 邵敏采写)

  心劲不减,勇立潮头立新功

  新闻故事

  “我考不合格,大家都可以不合格;我考优秀,大家都得争当优秀!”

  5月22日,南部战区陆军某机步旅组织建制连500米障碍考核。考前,装步八连连长蒙建兴以他特有的方式作动员。

  敢这样硬气说话,当然有“两把刷子”。蒙建兴优秀士兵提干出身,入伍15年,10多次在各级比武中摘金夺银,创下的一些训练纪录迄今无人能破。因军事过硬、带兵硬气且“蒙”“猛”谐音,他被称为“猛连长”。

  不过,这位“猛连长”却有一怕:怕接母亲电话。这不,母亲晚饭后又打来电话:“你都34岁了,和你一起长大的伙伴,娃都上学了,你要妈等到哪一年……”蒙建兴老老实实听完母亲絮叼,再宽慰许诺一番。挂了电话,可他心头的焦躁如雨后野草般生长。

  2012年结婚后,蒙建兴与妻子聚少离多。2014年底,蒙建兴父亲患了重病,妻子辞职在家照料。母亲“抱孙子”的愿望、父亲的病情及不菲的医疗费,让“猛连长”颇感压力。

  正因如此,当亲友劝他趁改革之机转业交流回乡照顾家庭时,蒙建兴不是没一点想法。和很多基层官兵一样,他也思考过改革与自身命运的关联:自己会不会成为“30万分之一”?陆军转型对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自己能否适应?军官职业化改革后,军人退役安置政策会怎么变?

  “心有所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脚步不能停歇,这是军人的职责、党员的担当!”旅政委王文跃在“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中说的话,让蒙建兴很受触动。他和战友们围绕“体制改革为什么、职能使命是什么、履职尽责干什么”进行交流,联系岗位实际和个人情况参加“改革强军建新功”演讲,对怎样迎接、支持和投身改革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领导和身边战友投身改革强军的实际行动,也让他深受感染:旅长、政委带头参加10公里武装奔袭,机关干部人人参加坦克“三大专业”过级考证,全旅上下像临战一样备战训练……“大家都这样专心敬业,我有什么理由松劲?”蒙建兴在交流中说。

  主人公说

  蒙建兴:我当兵时打过擂台立过二等功,当干部后也得了不少荣誉。别人夸我有能耐,我不这样认为。如果非要讲能耐,应该是我做事多了一些专心认真吧!

  我教新战士打枪,特别强调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脑子里东想西想,还能打准吗?干工作、抓训练也一样,你心思不往工作上想、精力不往训练上投,是不可能干好的。

  对于改革,我和战友们一样,都十分关注和期盼,也想过下一步改革会不会影响单位和自己。可我是一连之长,如果我都分心走神,连队战士会怎么想?所以,我要求自己越是改革在即,越要专心致志尽好责、坚决完成好任务。这是我的职责本分,也是一名党员应有的觉悟。

  至于我的家事,我很感谢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帮助。无论进退走留,只要在部队一天,我都会努力干好工作,尽好我的职责!

  记者观察

  内心宁静,则做事专一。改革大潮到来前,“猛连长”不为家事所困、不为得失所扰,一如既往干好工作尽好责,体现出可贵的负责精神、担当品格。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向“脖子以下”推进,势必触及广大官兵利益。如果左顾右盼、心浮气躁,只想个人后路、不想部队出路,只想个人家事,不想部队公事,于己有利的就支持、于己不利的就打折扣,改革就会寸步难行。

  基层官兵作为军队大厦的基石、部队肌体的细胞,在改革考验到来前,要稳心定神,这是测量忠诚度的标尺、检验党性的试金石!

  (特约通讯员 江平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采写)

  心思不乱,执着使命为打赢

  新闻故事

  5月的塞北,狂风猛吹,沙石飞扬。陆军军官学院的信息化弹药研究团队——这个被誉为信息化弹药领域的“专家队”,正在此组织某新型炮弹实弹射击实验。

  “命中35发,5发偏离目标区域,实际命中率87.5%。”“战报”传来,大家欢喜雀跃,唯有项目负责人——炮兵弹药技术研究所所长钱立志教授黑着脸。

  “对极端恶劣天气影响预想不足,立即返院重新修正系统数据,必须做到100%。”钱立志一开口,大家全“蔫”了。因为,这意味着又将开始一场不知终点的跋涉,而该项目已启动多年,仅实验采集的数据就有上百万组。

  有人想不通,在飞沙走石恶劣条件下打出87.5%的命中率,已实属不易,要求100%简直就是钻牛角尖。干事越多出错概率越大,影响进步,得不偿失。

  还有人说,该项研究虽然现在不能定型,但有关键性突破、有许多创新成果。如今赶上调整改革,不如用这些成果先报奖,好歹能给团队、给个人未来发展加点分。

  然而,钱立志态度很明确,提了一个问题让大家去思考:现代战争讲究的是精确打击,要么精起来,要么被消灭。试想如果你正在战场,你能容忍这样的误差吗?这样的叩问让大家心潮难平。

  在该院组织的“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活动中,钱立志“现身说法”:当兵30多年,3次转行、4次改变研究领域,但始终不变的是一切为打赢的初心。

  越是改革当头,越要稳住心神。大家记住了钱立志的话。白天,他们与炮弹亲密接触,逐个零件摸索、逐个环节验证;晚上,他们挑灯夜战,反复推演实验数据,不断优化计算方程式。

  按照计划,接下来钱立志将率领团队带着重新修正的研究成果,再次奔赴寒区试验场,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苛的考验。

  主人公说

  钱立志:搞科研,谁都想快出成果!这个项目,我们团队一干就是多年,现在又处于调整改革节骨眼上。作为项目负责人,扪心自问,我也想出成果。但我要的成果是能上战场、能打胜仗的,绝不是挂在墙上的奖项、锁进柜子的成果。

  有不少人问我:“你那么大岁数,也都技术三级了,还这么拼为什么?”我想,很简单,军事科研向来都容不得半点迁就,我今天研发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天战场上就会让年轻的战士流血牺牲;还有,军事核心技术永远都是买不来的,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真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院校调整改革在即,作为一个经历数次改革、从军30多年的老兵,我现在最该做的就是一招一式地把这个项目做成精品。

  记者观察

  作为信息化弹药领域的“专家队”,钱立志团队始终在赶考。他们面向实战检验研究成果,一切以能打仗打胜仗来衡量,这种不计小利、紧盯打赢的精神令人感佩。

  科研无坦途,“研为看”的急功近利或许可以换取一时荣耀,但官兵终将只会记住那些矢志打赢、砥砺前行的人。随着我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军队院校科研工作者承担的使命任务更加繁重,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不可或缺。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院校改革调整在即,对有些官兵来说,我们不妨把钱立志团队当作一面镜子,心里有疙瘩时看看他们,或许,就该知道自己该干些啥。

  (梅 俊、刘晓诚、本报特约记者 付晓辉采写)

  后记

  改革没有旁观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涉及军队发展与未来的大事,是全军官兵共同的事业。改革的航船破浪前行,需要坚定的拥护者,更需要笃行的实干家。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就有什么样的工作面貌。面对深化改革,行动比表态更重要。拥护改革,就要为改革加油鼓劲;支持改革,就要为改革拾柴添火;投身改革,就要为改革使劲助力。

  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在连队建制撤销而自己没有接到最后撤离的命令时,每天依然一个人坚持跑操,坚持饭前一支军歌,坚持打扫环境卫生,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什么是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履职的要求不松,尽责的标准不降,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