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海外华人热衷文物“海淘” 助中国文物“回家”

来源:新华网
2016-06-01 08:41:13

法媒:海外华人热衷文物“海淘” 助中国文物“回家”

  近日,由丹麦君儒拍卖、法国和皓轩文玩艺术中心主办的欧洲鉴宝和君儒秋拍藏品征集活动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法国《欧洲时报》/黄冠杰 摄)

法媒:海外华人热衷文物“海淘” 助中国文物“回家”

  老华侨单声与他早期以500英镑“捡漏”的珍贵佛像。(法国《欧洲时报》/黄冠杰 摄)

  据法国欧洲时报网报道,近年来,华侨华人越来越重视文物收藏。日前,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的鉴宝活动激发了法国及其周边国家藏友的极大热情,甚至有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收藏爱好者,专程赶来参加鉴宝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收藏爱好者不仅喜欢“海淘”,还怀揣着更为远大的梦想:将流落海外的“国宝”送上回家之路。通过捐赠、竞拍、保护等途径,华人“海外兵团”正在尽匹夫之责,帮助中国的宝物尽快回家。

  由“收藏热”转向“回流热”

  近年来,华人“收藏热”可谓有目共睹,华人艺术品拍卖额屡屡突破“天价”,吸引世界目光。但华人收藏之“热”,不仅表现在藏品拍卖的额度上,更体现在华人收藏家队伍的不断壮大。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30年前,华人收藏家屈指可数。如今,越来越多的华人从热爱收藏,到将收藏作为一种职业,甚至是一种生活,收藏正在走进华人的世界。

  与此同时,藏家身份也日趋多元化,有老移民、也有新移民;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有知识分子,也有普通打工者;有以此为乐的,也有以此为生的。很多人都喜欢到海外跳骚市场“淘宝”,虽然在这里淘到奇珍异宝的可能性已经很少了,但还是经常有人来碰碰运气。

  华人“收藏热”的兴起,不仅与生活逐渐变好有关,也与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密不可分。印尼华人许先生称:“华人与中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文字、饮食、信仰等共同的爱好,可以使世界各地华人形成共同的收藏习俗。”

  让流失海外的国宝回家,是很多华人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因此,对一些华人而言,收藏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捐赠 让海外文物回归故土

  不少藏品丰富的华人收藏家,纷纷将自己毕生所藏捐赠给中国博物馆。几年前,旅英60余年的老华侨单声就将自己的藏品——29个大箱子,322件文物——空运到中国。

  《欧洲时报》此前报道,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末,单声的收藏故事,跨越四十载春秋。渐渐地,单声不再找寻“新宝贝”,而是更多地思考这些已有文物的归宿。由于担心文物失窃,单声每次出门后,都要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确认;子女们从小在海外长大,接受西方教育,对这些文物更多只是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对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不甚了解,单声也担心文物再度流失。

  2011年10月,“单声珍藏文物馆”在其家乡江苏省泰州市落成,馆址是单声父亲曾经生活过的老宅,展品是单声从毕生收藏的400多件文物里精选的322件文物。

  “这些文物本来就是祖(籍)国的,让流失海外的文物重新回归祖(籍)国,是我多年的心愿。”单声说,他愿以实际行动来“抛砖引玉”,让海外华侨华人都来关心这个事情。“一个人躲在家里把玩,不如让500万泰州乡亲们共同欣赏。”

  竞拍 不惜一切代价

  目前,大量中国文物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机构手中,成为当今国际文物拍卖市场的主角之一。

  国际拍卖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买家的购买的目的是为了“卖出”,因而在购买中国古董或参与竞拍时,不会将价格出的抬高;还有一种买家的购买的目的是“收藏和观赏”,在出价方面会更为大方。这类买家多以中国人和华裔为主,主要是为了将中国文物回归华人手中。

  北京《经济日报》报道,比利时籍华人吴培有一次在英国一家拍卖行看中一件“雍正内粉彩外胭脂红釉花卉纹盘”,不料有人与他叫价,底价800欧元的纹盘,被“抬”到1万多欧元,但最终还是他咬着牙拍到手。吴培在拍得心仪之物后感慨:“真心喜爱一件瓷器,就不必计较代价。”

  22年来,吴培不断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古玩拍卖行或私人收藏馆,历尽艰辛陆续收藏了4000多件外销瓷。到了2005年,他收集到的外销瓷已经摆满家里的整个地下室。一路走来,吴培只为圆自己心中的“文物回归梦”。

  保护 坚定而有力的监督者

  华侨华人寻找海外文物不总是“一帆风顺”,也并非所有文物都能“完璧归赵”。不过,华人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他们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监督者,坚定而有力。

  去年5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中国:镜花水月”的展览。展览将一批馆藏中国北朝石窟用作时装展示的背景墙,引发中国网民的质疑,“年代久远的古代壁画是非常脆弱的,根本经不起如此折腾”,“我们看到在展厅尤其在壁画附近使用闪光灯的报道”。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相关质疑时表示,所有展览使用的自然光都被过滤掉紫外线,且壁画已经用不受自然光影响的矿物颜料处理过,展览过程也禁止公众拍照,不会伤害文物。

  正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原常务副主任胡志祥所言,中国作为这些文物最原始的主人,有义务也有权利提出我们的关切和质询:“你们可以拥有,但必须尽责”。对中国文物在海外的命运,华侨华人发出了坚定而有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