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来源:央视综合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坚决守住土壤环境质量底线——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土十条”
新华社记者荣启涵 吴晶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
“土十条”部署的相关措施能否改善总体状况堪忧的土壤环境?能否遏止损害群众健康的土壤污染问题?能否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
问:我国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如何?
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环境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当前,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污染为主,有机污染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11.4%。
我国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抽样调查显示,污染企业及其周边点位超标率为36.3%、工业废弃地为34.9%、工业园区为29.4%。
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问: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工作基础还很薄弱,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形成。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关注矿区土壤、污灌区土壤和六六六、滴滴涕农药大量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等问题。
“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开展农业土壤背景值、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等研究,积累了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的宝贵数据,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于1995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了我国土壤污染特征和总体情况;二是出台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三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四是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五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问:“土十条”实施将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土十条”的出台实施将夯实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
一是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二是通过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体系等,使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健全。
三是通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四是通过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明确治理与修复责任主体,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等措施,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五是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信息公开,宣传教育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分步骤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问:摸清土壤“污染家底”是开展治理第一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将如何开展?
答:“土十条”提出农用地详查2018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2020年完成,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量进行测算,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农用地详查,用四年左右时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
2005年以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分别启动了相关调查。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详查总体方案,积极筹备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