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产销联动“去库存” “稻强米弱”添烦恼

作者:孙英威、王建、管建涛 来源:新华社
2016-05-31 17:05:16

  新华社哈尔滨5月31日电 题:黑龙江产销联动“去库存” “稻强米弱”添烦恼

  “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能清楚整个生产和加工流程,对这包大米可以追到它的生产人。” 黑龙江省五常市国裕供销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刘占国说。

  在联合社的产品大厅里,整齐摆放着多种包装的大米。与众不同的是,这些产品外包装上都多了一个二维码。

  为打造放心大米,五常市建立起了产品可追溯体系。现在,联合社不仅消化了自己生产的水稻,每年还需大量外购,产品已成功进入上海、北京等地市场。

  在黑龙江省粮食库存压力较大的形势下,部分“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已经成为这个省加工消化粮食、带动农民增收的“生力军”。

  “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五年粮食总产及商品量居全国第一。但因国内外粮食价差较大,国内粮食购销市场不景气,黑龙江省粮食市场多年都是“政策市”,造成粮食收购量和库存量屡创新高。

  为此,黑龙江省积极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开展经营,加快发展粮食加工业。在绥化市永兴村,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成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成福烟叶生产合作社、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四个合作组织,与大成福米业加工厂结成“同盟”,“四社一厂”组成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把小村688户农户抱成一团。

  目前,“大成福”经营优质水稻基地15000亩,蔬菜越冬温室75栋。在福州和厦门成立2个分公司,销售范围从本村农特产品扩大到玉米油、豆粉等全市农特产品和知名品牌,预计今年销售额达1亿元。“四个合作社加一个公司的模式,使农户种啥、销啥不再伤脑筋。”绥化市永兴村党总支书记贾洪涛说。

  绥化市农业局局长门贵昌说,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拉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能提升黑龙江大米品牌的知名度。这样的市场主体多起来,粮食“去库存”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部分市场主体经营红火的同时,连续多年的“稻强米弱”形势,也让一些加工主体感到压力很大。水稻主产区桦川县一家大米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有托市政策,这几年水稻收购价格比较稳定。大米市场价格却不高,导致企业加工一吨大米赔100元。“我现在不磨不赔,多磨多赔。过去是想方设法发展客户,现在是一接客户电话就紧张,怕人家要货。”

  桦川县工信局局长周文鲁说,全县水稻加工登记企业68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近两年,这些企业的实际加工量仅占其加工能力的20%左右。“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壮大食品加工业,希望支持政策能够再‘给力’一些。”

  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局获悉,目前这个省正在积极落实国家粮食“去库存”部署。在保障政策性粮食及时规范出库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粮食购销指导,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经营模式发展,创新粮食购销商业模式和流通业态。强化大项目建设和产权、品牌整合,推动粮食加工业加快发展。(记者孙英威、王建、管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