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制造大火箭

作者:佚名 来源:滨海时报
2016-05-31 09:32:00

  在滨海新区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认真、专注、敬业,不是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把产品当成作品,把工作干成行为艺术,在新时代里传承演绎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航天工业一直是凝聚国家最尖端技术的领域。然而,高精尖的火箭制造背后要有成千上万人的手工操作的“精雕细琢”。近日,记者走进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测试车间,见到了大火箭天津总装基地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崔蕴。50多岁,中等身材,崔蕴看起来朴实、亲切,但是单位里的年轻人都“怕”他。

  “脾气差”源于精益求精

  “我们这行,就一个原则:别出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任何中间选项。”在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测试车间里,火箭总装带头人崔蕴正在认真地对工作人员“训话”。“我这个人严厉,让人怕,我每次进现场转一圈,现场下来一趟,最少训3、4个人,一天十来趟。”和记者谈到自己的“风格”,崔蕴不禁笑了。

  其实,崔蕴的“脾气差”源于他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在火箭总装车间已经从事火箭制造工作三十多年的崔蕴告诉记者,火箭制造所需要几十万零部件、无数工艺流程都离不开手工操作,每个扳手,每个螺钉要拧多大的力矩,都是有要求的。他说:“一颗火箭发射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之前几年到十几年的设计、研发、制造时间却要求分毫要不能差。火箭在空中飞行要靠很多发动机相互作用,调节运行方向,确保火箭沿着轴线直线飞行,如果任意一点受力不均,火箭就会跑偏,上亿元就会成为泡影。”

  崔蕴所从事的工种叫做火箭导弹装配工。与火箭的结缘源于他从小就对火箭、导弹的好奇心。上世纪70、80年代,刚刚技校毕业的崔蕴在家待业,偶然的机会,他被招聘分配到北京的火箭生产车间当装配工。虽然只是普通的操作工,但崔蕴说自己乐在其中。

  虽然时代进步了,自动化成为主流,但手工活儿自有它的奥秘。“别小看我们火箭导弹装配工,有时就是靠着这双手感应出了丝毫的差距,避免了重大的失误。”崔蕴说:“火箭上有数千个传感器,设置的程序是否正确,如何解除它们之间的电磁信号干扰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判断解决的问题。”在谈话中,记者感到崔蕴对这份职业的执着与热爱。

  只有四分之一“健康肺”

  这些年,对手工活儿既有兴趣又干得出色的崔蕴一直坚持在火箭制造一线工作。然而今年50多岁高龄神采奕奕的他,只有四分之一的肺是健康的。因为他曾在排除长二捆火箭燃料渗漏时导致肺部75%烧蚀,最后奇迹般生还,可以说用“生命造火箭”是他的真实经历。

  崔蕴回忆说,当时,在西昌火箭发射基地,长征2号e火箭靶场试发射中,突然发生氧化气泄漏,升空后可能爆炸。见到险情,他和同事们第一时间上前补漏抢险。“几个前去抢险的师傅没抢救过来,当时就牺牲了,而我和其他三个人都中毒了,当时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那是1990年7月12号。”距离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1990年7月16号,死里逃生的崔蕴吸着氧,输着液,在医院房顶看完了火箭发射的全过程,并暗自下决心,要让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靠着一股韧劲儿,崔蕴一步步从普通钳工逐渐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到如今,参与总装的火箭总数已经有70多发。

  2008年,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启动建设。当时已经因为脑血栓晕倒过两次的崔蕴,接到任务后,毅然来到天津。“团队平均年龄轻,没有一人有过独立总装火箭的经历,因此我一定要去。”崔蕴说。如今,在工作中大家有了问题都会找崔蕴,也习惯了他的脾气。坚信严师出高徒的崔蕴教训起年轻人依然严厉,他说,最希望的是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他用生命制造大火箭

中国财经app

他用生命制造大火箭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他用生命制造大火箭

中国新三板APP

他用生命制造大火箭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