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存乱象 低价揽活隐患多
记者了解到,月入三四千对电梯工而言并不是个别现象,他们的工资为啥上不去?
北京中建华宇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志华解释说,主要是因为维保公司过多,一些管理水平较低、工人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企业为了招揽业务,不惜压低成本,长期以来,低价竞争在维保行业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需要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维护。但由于成本的压力,工人工资不得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也使得人员流动性大,非熟练工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素质难以保证。不少一线工人只是初中毕业,水平较低。
说起行业低价竞争,丁志华介绍说,目前维保行业收费方式主要有三种:全包(包工包料)、半包(包工半包料)、清包(包工不包料)。全包一般只有高档写字楼或者饭店采取这种方式,维保费用相对较高;市场的主流是半包,也就是维保公司与物业公司约定,单价低于500元或者1000元的配件由维保公司负责提供,单价高于这个价格的大件则由物业公司负责解决。
作为一家集销售、安装、维保于一体的电梯企业,中建华宇公司超过80%的收入来自于销售、安装环节,维保部分的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15%—20%。丁志华坦言,近十年来,电梯维保费用不仅没有提升,还略有下降,考虑到人力成本大幅上扬,维保行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中建华宇是北京市五星级电梯维保企业,其报价在业内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样一部电梯,我们报5000元,个别企业就敢报4000元甚至更低。”
“业主想少出钱,于是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想多省钱,并未按需将收的电梯费用于电梯维修保养,挪用现象普遍;物业公司给钱少,维保单位只能少干事。”实际维保中,一些公司就减少维保次数、项目,或根本不作保养,只应付急修,无形中电梯增加了使用风险,降低了使用寿命。
告别小散乱 关键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我国电梯维保由生产厂家承担的约占30%,由第三方维保公司瓜分剩下的70%。由于电梯维保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低价、微利现状,让电梯生产厂家不得不放弃很多低价项目。而这又从另一方面导致我国的电梯维保行业市场主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以北京为例,就第三方维保公司而言,维保的业务量500台以下的有150多家,占维保企业总量的65.2%。超过1000台的企业不到50家,超过3000台的只有12家,像中建华宇业务量达到4000多台的企业已经在业内屈指可数。这也说明维保行业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
为解决“小、散、乱”突出的问题,北京市质监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提升行业门槛、淘汰管理水平不高的维保企业,使得维保企业数量由300多家降为230家左右,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电梯维保工作属市场行为,由物业单位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总体而言,行业内低价盛行、恶性竞争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早在2010年,北京市电梯商会就提出了北京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收费指导标准,但由于无强制力,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执行,目前市场报价仍然远低于这个指导价。
北京市质监局特设处负责电梯监察工作的王小轮介绍,今年将组织行业协会开展电梯维保工时的调研,再结合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会同相关部门测算每台电梯维保一次的费用,形成科学合理的电梯维保指导价,并结合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落到实处,从而终结价格战盛行的混乱局面。
丁志华认为,确保电梯运营安全,维保公司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遏制低价竞争的基础上,政府和相关的行业协会应当进一步淘汰“小散乱”企业、扶持优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一方面,企业做大做强后有助于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避免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优势企业出于自身品牌的考虑,更有可能保质保量完成电梯维保各项内容,从而使得电梯安全真正得到保障。
记者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正在研究制订《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规则(征求意见稿)》,今后电梯维保行业的准入门槛将大大提高,最低的C级资质也要求每年的维保数量达到500台电梯。
“这意味着目前北京维保行业中业务量在平均线以下的企业都将面临出局的可能,如果今年正式稿能够按照这个标准出台并落实,可以说告别泥沙俱下、低价竞争的时候终于到了,电梯维保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丁志华对行业未来颇有信心。(记者 贺 勇)
上一页12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