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管理人“沙里淘金”新三板

作者:陈俊岭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05-31 07:06:00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私募挂牌新三板出“新规”、新三板分层方案落地、私募参与新三板做市试点……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一直想与新三板“扯上点关系”的私募管理人而言,终于等来了监管层的正式意见,心情却是五味杂陈。

  去年12月,证监会暂停私募机构在新三板的挂牌和融资,让不少志在挂牌新三板的私募管理人扼腕叹息,而此次新增的8项“新规”,在让这些人重燃希望的同时,也普遍感到准入门槛大大提高。

  不过,相比严格的新三板挂牌新规,新三板分层方案落地和私募参与新三板做市试点,更能让早已布局新三板的私募管理人兴奋。因为,后者对于长期遭受“流动性之困”的新三板市场而言,意味着“久旱甘霖”。

  在新三板挂牌数步入“7000+”后,如何在新三板市场沙里淘金,考验着这群私募管理人的慧眼。

  私募管理人的“久旱甘霖”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7000家之后,新三板分层方案、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私募参与新三板做市试点等多项备受私募管理人关注的新三板政策终于落定。

  5月27日,在证监会每周五下午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称,证监会计划开展私募基金参与新三板做市试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及私募机构可挂牌新三板。

  当晚,全国股转系统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后者对新三板挂牌金融类企业,尤其是私募基金新增了八项“新规”。

  “一是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二是私募机构持续运营5年以上,且至少存在一支管理基金已实现退出;三是私募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资额不得高于20%……”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各类金融机构频繁融资,融资金额、募集资金投向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和质疑。为此,证监会就金融类机构在新三板挂牌融资进行了调研论证。

  挂牌新三板,一直是私募管理人老陈心里的头等大事。为此,去年他和股东方做了大量的前期沟通和准备,尽管事无巨细劳神劳力,但他们最终还是晚了一步。去年12月,证监会暂停私募机构在新三板的挂牌和融资,将与老陈一样的很多私募管理人挡在门外。

  “这次私募的大门关上了,下次打开不知道要啥时候?”一个星期前,老陈谈及新三板的事仍耿耿于怀,直到上周五证监会再次放开私募挂牌的消息传出。但短暂的兴奋之后,“八项新规”却让老陈有点头疼,毕竟要一项项满足并非易事。

  让私募管理人读出“苛刻”意味的并不止老陈。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私下称,监管层明确表示将在融资、投资、信息披露等方面严格监管,这意味着私募的“挂牌红利”基本没了,以后要想挂牌或留在新三板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相比严格的新三板挂牌“新规”,新三板分层方案落地和私募参与新三板做市试点,更能让早已布局新三板的私募管理人感到兴奋。因为,后者对于长期遭受“流行性之困”的新三板市场而言,或许意味着“久旱甘霖”。

  “做市商扩容的推出主要是改善市场环境,增加市场流入资金,提高做市商对定价和提高流动性的服务能力。”朱雀投资负责人点评称,未来交易制度的创新可能让市场流动性得到更根本性的改善,为新三板带来更强的生机。

  谈及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上述负责人称,他们一直严控投资标准,对照创新层标准,前期已投资的绝大部分企业可以进入创新层,当期未进入的未来一年内也有较大进入创新层的潜力,从仓位上看,进入创新层的比例更高。

  私募基金“围猎”新三板

  股市低迷、债市违约……眼下,在“资产荒”炙烤之下,各路资本不得不另寻其他高弹性投资品种,而利好频现、又急速扩容中的新三板市场,也吸引了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路资本的“围猎”与布局。

  来自全国股转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新三板挂牌总数达到7394家,总市值达到30210.97亿元。

  二级市场不温不火,但阳光私募却并不悲观。在放开新三板投资后,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也投资了几家新三板挂牌的体育公司。他认为,现在的新三板就像2011年的创业板,已经迎来了战略性投资机会。

  “我不知道新三板明年会怎么样,但是我可以说三年后新三板的流动性将非常惊人。”陈宇对新三板的信心,来自国家发展新三板的基本逻辑,而此时由于供给量激增,总是有漏掉的金子,以沙土的价格在卖。

  陈宇的观点也得到了另一位布局新三板的知名私募人士的认同——在7000多家新三板挂牌标的中,存在一大批优质潜力上市企业,在未来有望充分受益,而随着注册制推出,新三板、创业板、战略新兴板未来将产生优质企业争夺战。

  作为一家较早布局新三板市场的私募,上述朱雀投资负责人称,从短期看,在创新层配套政策并不明晰的情况下,要注重风险控制,合理控制仓位,精选优质企业,布局长期价值投资。

  而在后续投资中,要在重视创新层条件的基础上,坚持原有的投资选股标准,即选取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大、企业家精神强劲的企业;在充分研究企业基本面的同时,也要重视对高管诚信度、公司治理的判断。

  作为新三板挂牌的九鼎投资的子公司,九泰基金也将投资新三板作为长项,目前已投资了90余家企业,其中有望入围创新层的达25家。其中,分豆教育净利润增长率高达3741.1%,四联智能净利润增长236.6%,华精新材增长229.45%。

  无论是专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基金,还是专长于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都将新三板市场作为其未来“围猎”和布局的方向,而驱动他们业务转型的内在动因,却是高净值人群投资“退二进一”的新趋势。

  “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尚未流行,现在正是股权投资的春天。”在不久前举办的一场面向高净值客户的投资沙龙上,某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负责人称,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即投资“正在发生,但尚未流行的未来”。

  在私募业内人士看来,对中国高净值人群来说,他们曾经有过一段最好的时光,房地产、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备受他们青睐,但考虑到币值风险,今年不妨将可投资资产进行多元化、全球化配置。

  沙里淘金拼“慧眼”

  “最近一年,我们一直在关注新三板市场的机会,看得比较多,但目前尚未完成一单投资。”在最近举办的新三板推介会上,一位去年就谋划布局新三板的阳光私募合伙人表示,“多看少动”是他们过去一年的总结。

  之所以未完成一单投资,上述私募合伙人称,一方面新三板市场公司多、波动大,有点看不懂;另一方面,公司目前对于这块新业务仍处于前期调研阶段,从看好标的到提交风控,需要走不少流程。

  私募基金“围猎”新三板,尤其以影视领域最为火爆。业内估计目前至少有20多家影视专业基金,他们手持重金,四处打探项目,遇到好项目一哄而上,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令一些理智的投资机构望而生畏。

  在股市由牛转熊之际,不少布局二级市场的私募管理人正收缩战线,做好了“过冬御寒”的准备。不过,当下专注于新三板市场的私募管理人心态则似乎仍处于“盛夏”,尽管他们大多尚未盈利,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但其操作更为激进。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激进的基金管理人,为扩大新三板市场份额,早在去年年底,就制定了疯狂的扩张计划,并大肆招兵买马,希望在2016年将专职投资团队扩大至100人,涵盖TMT、医药、消费、能源、先进制造等五大行业。

  “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盈利,但我们在投资股份数量和投资金额上,已经领先同行,且有几家公司已列入IPO名单。”某布局新三板市场的基金管理人称,他们现在的工作激情十分高涨,全然没有二级市场的熊市思维。

  不过,面对7000多家新三板公司,如何从中沙里淘金十分考验各路资本管理人的“慧眼”。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燕娱就提醒称,新三板企业良莠不齐,布局新三板仍需慎重选择,严控风险。

  诺亚财富CEO汪静波的建议是“投资消费升级”,即投资“亿级”中产阶层。因为,他们对高品质商品、消费环境、购物体验的提升,使得品牌消费成为中产阶层消费的主体需求。

  对于新三板的投资机会,九泰投资总经理卢伟忠给出了两个标准:一是寻找存在制度性套利机会的企业,如有望进入创新层或者转板IPO的企业;二是从竞争不充分的行业中挖掘有较好成长空间的成长导向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