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交会上,位于中医药板块的同仁堂展台面积虽算不上大,但陈列的却是印着韩文、日文等各国语言传统中医药包装上。作为中国最早涉足海外的传统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中医药“走出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有115家包括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和养生中心在内的网点,同仁堂商标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法注册。
稳扎稳打海外业务红火
同仁堂海外门店担当经济实体和文化载体的双重角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仁堂门店都设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廊;特意安排在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亚洲电视本港台等播放以同仁堂乐家为背景改编的电视剧《大宅门》和《大清药王》;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以报刊连载,广播讲座、大型义诊和推介等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等等。
20多年来,同仁堂药店通过医师看病开方的“以医带药、医药结合”的形式,逐渐扩大了企业影响。在海外药店坐诊的中医师为当地患者治好了许多西医无能为力的疑难杂症,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提升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由于世界各国对中医药引进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同仁堂只能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突破发展瓶颈。东南亚市场政策较为宽松,同仁堂的药品以正式注册的形式进入;澳大利亚允许以补充药物形式对中成药进行注册,同仁堂成功将几十种中成药打入该市场。“我们在海外落地的合作伙伴首先要是同行,其次在当地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较成熟的供应链。”同仁堂展台负责人道出了同仁堂的标准。
转型升级弘扬中华文化
今年2月,首部中医药领域的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强调要加快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同仁堂的服务出口和投资业务也开始全面升级。“今年重要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药事业的海外发展指明了方向。”同仁堂党委书记张焕平在中医药板块举行的海外中医药发展论坛上表示。
2014年,同仁堂在香港设立了“同心同乐·同仁堂”养生中心,开创了从传统的“以医带药”向养生保健发展的新模式。此后,又相继在波兰、荷兰等欧盟国家设立了养生中心,将中医药和养生保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5年10月,跨境电商平台——同仁堂国际正式成立,借助“互联网+”,探索“走出去”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了中国首个聚焦健康垂直领域的跨境电商平台天然淘,实现全球当地直采、无中间环节,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健康产品与健康服务。
同时,同仁堂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利用沿线国家的优势资源,加大收购兼并的力度,探索推进覆盖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同仁堂在海外打造成一个集种植、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向全产业链转型的中医药集团。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