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精尖”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谋求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琳 来源:国际在线
2016-05-30 11:15:32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琳):北京在明确首都功能定位两年来,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重中之重,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外迁升级两不误,实现了“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十三五”时期,北京要进一步实现从积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谋发展的转变,主动运用红线倒逼,走出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从3.8平方公里起步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关村亦庄开发区对集约节约发展有着透彻的理解。数据显示,开发区现有工业、商业多功能用地合计不足350万平方米,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项目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项目的精选更显得重要。

  亦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告诉记者,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对区内闲置、烂尾、利用效率低的项目进行了盘活,依靠“腾龙换鸟”,逐渐淘汰区内没有附加价值、没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业:“比如跟微软合作,把新华工业园土地收回来,用于电动汽车研发。比如北京人民机械厂很著名的印刷机生产企业现在不行,我们跟它合作,建成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再比如一大堆的4s店,我们给他置换。我们未来还有3000亿投资,也只能在我们区内腾龙换鸟,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亦庄开发区还在探索一种“将总部和研发基地、销售中心留在区内,而生产环节向外转移”的京津冀区域合作模式。梁胜举例说:“现在特别好的一个合作方式就是和河北省合作,研发中心在我们这里,生产基地在河北。我们现在把廊坊永清县划了30平方公里,冠名‘亦庄永清园’,京台高速公路修通了一个小时到,为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问题。现在已经过去了14家企业投资超过200亿,建设进展非常好。”

  正是靠着这样的“精打细算”,中关村亦庄开发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开发区已经连续两年实现逆势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在全国开发区名列前茅。今年一季度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工业增加值增长7.1%,进出口总额时隔2年多重返正增长区间。

  这两年,北京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一方面,严控增量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以来,北京市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行业等禁限行业新增市场供给同比大幅下降,而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速明显增长,高精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严控增量的同时,存量调整疏解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表示,北京在产业领域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用力,更加注重运用舆论引导、资金奖励、差别化等市场手段,用成本高地引导“水往低处流”,就地淘汰高耗能企业,“两年间累计退出污染企业718家,三年累计退出1006家,完成五年任务84%,2015年拆除、清退升级改造市场233个,涉及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商户3.3万户。通过批发市场、学校、医院疏解,为北京发展高附加、优势产业腾出大量的宝贵空间。”

  王海臣透露,“十三五”时期,北京进一步明确了资源消耗上限、环境容量底限、城市边界红线,要实现从积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谋发展的转变,主动运用红线倒逼,走出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今年我市正在研究落实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配套政策,调整小整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涉及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快推进非居民用水、用电方面分区域价格政策,同时正在研究市县区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设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导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疏解项目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