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关注:留不住父母的脚步 守望着孩子的未来

作者:张国俊 来源:工人日报
2016-05-30 09:35:00

六一关注:留不住父母的脚步 守望着孩子的未来

六一关注:留不住父母的脚步 守望着孩子的未来

六一关注:留不住父母的脚步 守望着孩子的未来

编者按

  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问3岁的女儿想要什么礼物,在这之前我早已做好了功课,还列了一大堆的清单。她嘟着小嘴说:“妈妈,你今天可以早接我回家吗?我想和你一起去买一个冰激凌,然后你吃一口,我吃一口,行吗?”说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她的音调上扬,抑不住的兴奋,仿佛她已经吃上了冰激凌。我愕然,原来,有妈妈陪着,一起吃一个冰激凌,就是最好的礼物。

  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可以满足孩子陪伴的要求。当我们每天忙着给他们“挣”出美好的未来的时候,是否忘了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那记忆里不是有多少玩具、学了多少技艺,而是有父母的陪伴。

  是的,陪伴,是童年最珍贵的记忆。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尚且需要,何况那些父母常年在外、自己留守在家的儿童?对他们来说,陪伴,似乎是一个很奢侈的词。本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位打工者与留守在家的孩子之间的故事。

  幼儿园,那个泪流满面的小人儿

  孙海涛

  我是临时起意去幼儿园的。时间是前年4月末的一个下午。

  那日上午,我把张强从东莞送到了家就往回赶。张强是我同在印刷厂的好友,也是一村之隔的老乡。

  母亲见到我又喜又惊:涛伢,还没放假你咋回来了?

  妈,领导让我送张强回家,他受伤了。再说过几天就是五一了。我回答。

  他咋了?严重不?母亲边问边接过我的行李。

  两个月前,他的手掌被啤机轧成粉碎。前不久,工厂给了赔偿款,就让我送他回家休养一阵。你知道,他家里只有年迈的老母亲,妻子早跟人跑了。我和母亲解释。

  真是苦命啊。那他以后咋办?母亲叹息着,替张强担心起来。

  哎,谁知道呢——我好困啊妈,不说了,先睡会。

  下午起床后,我到村子里转了转。因为太多青壮年到南方打工,村子里愈加空荡。很多屋子看不见人,偶尔见到一两个,也是些老头老太太,坐在屋檐下晒太阳、聊天、发呆。田土多半荒芜,到处是杂草和荆棘。零星的,一丘刚刚插上秧苗的水田还显现出乡村原有的生气。微腥的泥土气息漫入鼻孔,久违的熟悉的味道,好闻也亲切。

  一个人随意走着,诚如这满目荒凉的景象,心又凉了半截。

  母亲就在这时打来电话。说下午要去舅父家帮着插田,让我别忘记五点钟去接菡菡放学。看手表,时间还早。却突然间升起强烈的欲望,想提前去街上的幼儿园看看。有一年没见到女儿菡菡了。迫切的想念如田间蓬勃的杂草蹿上心头。菡菡应该又长高了吧,头发变黑了吧,会自己吃饭了吧……边走头脑里就边浮现女儿以往的影像。

  路上遇到几个熟人,都是同村长辈。寒暄几句,各自敬上一支烟后我就匆匆往幼儿园赶。不是我不想和他们多聊,看到他们斑斑白发和满面皱纹,尤其是深陷的眼窝里时时隐现的那种孤独,那份凄凉与幽怨,我实在提不起心情。

  街上也没多少人,两边并排的街铺空落落的。只有几桌麻将和字牌(家乡的一种纸牌)还热乎着,围满了人。若在平日,喜欢打牌的我肯定会进去摸几把,但今天我却没有凑热闹的心思。路面的洼地还残留有雨水,湿漉漉的,一直延伸到幼儿园的门口。可能是因为雨的缘故,水洼里漂浮着淡红、素白的花瓣,大多是些野花,也有一些月季。

  走着走着,隐约就听见孩子们的打闹、欢笑声,似乎也夹杂着嘤嘤的哭声。可能是某个孩子受了委屈吧——此时,即便是哭声,对我,听着也是极大诱惑。如果没记错,我还是头一次来这里。

  星星幼儿园。一张醒目的加黑隶书招牌立在了眼前。大门半闭,围墙也不高,可以清楚地看见里面。乡村幼儿园不如城里娱乐、幼教设施齐备,这里除了一个黄色的滑梯,几乎看不到其他的玩乐器具。整个幼儿园也不过四五十平方米,却拥挤着百多个孩子……

  就在我看得发呆,一群顽皮的孩子注意到我,蜂拥着跑过来。一双双黑亮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我,围着我,顿时让我动弹不得。似乎,他们对像父辈一般的面孔有一种别样的好奇和亲切——依照我狭隘的理解,他们一年中很难见到自己的父母,甚至有些孩子对父母的形象早已模糊。乍一看到我,也难免会生出别样的情愫。

  请问,你找谁啊?一个女老师走了过来,问。

  我……哦,我就是路过,看几眼就走的。我居然语塞起来,脸红着,词不达意。我本来想说来看看孩子……

  哦,是这样啊。孩子们,我们回去吧。女老师边说边呼喊那些稚气的孩子。女老师年轻漂亮,脸上挂着微笑,眼里透露出母亲般慈爱的光。

  孩子们却不肯动。突然间,一双似曾相识的黑闪闪的眼睛从老师的腿后伸出来,歪着脑袋,怯怯地盯着我看。仔细一瞧,好像是——不,就是张强的女儿。约莫是一年多前,我见过她一面。

  ——爸爸——她似乎犹豫了一阵,她,居然喊我爸爸。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虽然,我和张强一般高矮。我愣在那里,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不是,他不是你爸爸!一个孩子朝她喊道。

  女老师也疑惑起来,其他的孩子似乎也受了感染,叽叽喳喳地,指着她笑。

  这时,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小人儿也正侧出身来呆呆地紧盯着我。似乎,一只手还扶着门墙——那正是菡菡,我的女儿。

  可是,那一刻,我竟已没心思去看菡菡。心里头五味杂陈般涌出诸多念头诸多滋味,却说不清楚是酸、是甜、是喜、是悲。我只记得当时脑子里一片混乱,只记得自己莫名地就伸出手,把张强的女儿紧紧抱起来,亲了她几口……

  她,是我的女儿。我含着泪对女老师说。

  如今,面对逐渐懂事的菡菡,我也无法解释清楚,当时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样说。我只清楚地记得,那个躲在门边偷偷看着、泪流满面的小人儿……

  留守的天使

  小花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花

  爸爸和妈妈呢

  爸爸和妈妈在远方的工厂

  他们不能来接我放学

  我就来村口

  接他们回家

  每天下午五点

  一个背书包的小女孩

  蹲在村口,自己

  和自己玩耍

  和村口对话

  仿佛村口

  是一张嘴巴

  村口的男孩

  那个看起来六七岁的孩子

  正在厂门口玩石子儿垒房子的把戏

  垒起了拆,拆了又垒

  黄昏的阳光把那小房子照得

  像他的一个斑斓的梦

  他的父亲和母亲

  一对每晚都在远方加班到深夜的

  夫妻,此时,正埋着头

  在流水线上用一颗一颗酸涩的汗水

  码着他梦中的一部分

  她的拳头像母亲的乳房

  母亲离家时

  她还小,不会走路

  不会喊妈妈

  只会撕心裂肺地哭

  为了走的安心

  母亲把她的小拳头放到她的小嘴边

  她一下子

  安静了

  我们去看她时

  她眨着小眼睛

  正把拳头放在嘴边

  吮着

  她吮得多么有味

  仿佛躺在幸福的怀抱里

  吮着母亲的

  乳房

  每一次分别,她都紧紧抱着妈妈的腿不放

  陈传贵

  这些年为生活所迫,我一直打工漂泊在外,与家里人在一起的日子,可以掰开手指数过来。我的两个女儿自然就成了留守儿童,尤其大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做了14年的留守儿童。

  大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在青岛打工,因为当时没有钱,工作上也请不了长假,所以没有第一眼看到她刚出生时的样子。但是看到老婆寄来她的满月照片时,我心里特别激动。小家伙笑得灿烂,脸蛋儿圆嘟嘟的,嘴角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

  我和老婆都出生在重庆忠县的偏远山区,土地贫瘠物质匮乏。结婚后我们和父母一起住在极度破旧的老式木屋里,我们特别想挣钱盖上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不得不把几个月大的她留在老家,让外公外婆带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的娃儿更是如此。虽说外公外婆从小宠她惯她,但刚刚读小学时,她就可以帮她外公外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比如放学后去山上打草喂猪,割嫩青草喂牛。做晚饭时,她就在灶膛前烧柴火煮饭。农忙时,在大石坝翻晒新谷子,她就像个守护神一样老老实实在石坝边守着,防止鸡们鸭们过来捣蛋,常常大半天被晒得满脸通红。每每回家,看到她有时像个大人,透出比城里的娃儿们过早的成熟,我心里就很难受。

  在读三年级之前,她越是长大一点,就越希望我和我老婆哪里都不去,留在她身边陪她学习成长。每逢过年放假回家探亲,都是我们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候。我给她买一件新衣服,一包水果糖,甚至什么都不带,她都非常开心快乐,一天到晚爸爸前爸爸后喊不够,跑到我怀里让我抱抱亲亲,在我脖子上搔痒痒撒娇。她的小嘴巴像抹了蜂蜜似的,说的每一句话都甜到我心里,让我真是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几天的假期结束后,却是分别哭泣时,每一次她都抱着我和她妈妈的腿紧紧不放,不让我们离开。看到她泪珠子流水一样哗啦啦涌出来,我的心真是如刀子在绞割。有一次离别,她一直哭一直哭,我和我老婆只有延迟,等第二天她还在睡梦中时离开。但是那一次回到青岛,她外婆打来电话说,我们走后她醒来喊我们不见了,又整整哭泣了一上午。

  一次,我回家探亲,正赶上大岭乡场。我带着女儿在场上的老街闲逛买东西。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乡场昔日的繁华落尽,就剩下老人们在场上走来走去,吆喝着卖些小物件。那天天气很热,我给女儿买了一支奶油冰激凌。突然,女儿把冰激凌从嘴里拿出来,喊:“爸爸,爸爸,你看方强哥哥也来了。”方强也是我们村的一个留守儿童,比我女儿大3个月。他的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3年了还没回来过,他一直跟着他70岁的奶奶生活。这小家伙平时表现得很坚强,要帮他奶奶干不少活儿,一顿能吃一大碗南瓜饭,在学校上学也霸道,谁也不敢欺负他。他奶奶生气时不论怎么打他,他都不掉一滴眼泪。但是那天,他看到我和女儿,看着女儿嘴里含着我买的冰激凌时,他一下子拽着他奶奶的衣角号啕大哭,大声喊着“爸爸”“爸爸”,喊得我心里直颤抖。我给他买冰激凌又安慰他都不管用,他始终向奶奶喊着要爸爸。而我回头看着自己的女儿,问她:“爸爸不在家里时,你也想爸爸吗?”女儿的眼里一下子噙满了泪花儿。

  缺少父爱的女儿是孤独与内向的。今年女儿已经14岁了,上初中二年级的她,变得越来越逃避我远离我,不愿意和我多说话,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告诉我,让我感到了父女之间的隔膜生疏。其实,大多数的留守家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父与子:两地书

  杨华之

  我看到了儿子

  走过幸福广场的早晨或是

  黄昏,总能看见

  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

  环抱自己单薄的双

  臂,低头

  寻觅生存的米粒

  寒意渐浓,他的衣衫

  并未加厚一层

  他从哪里来又将

  到哪里去?

  小小疑问让我

  放慢脚步,承接

  一瞬幸福和疼痛的夹击:

  他有着与我儿子一样的年纪

  长长的睫毛,水汪汪的眼睛

  好看的面容溢出

  枯枝败叶掩盖不住的叶芽气息

  当我与他对视五秒

  一丝凭空吹来的风

  再次加深了这个季节的寒意

  我的孩子叫木槿

  我忽视了一对母子离别的痛——

  强拉硬扯,才把一株小木槿

  从泥土里拔出来

  它的归宿是,我城里的新阳台:

  整洁。向阳。僻静

  我给它最丰沛的自来水,复合肥,以及

  从未享受过的呵护与关怀:

  松土、除草、驱虫

  可它并不领情:一周后落叶

  一月后枯萎

  把它从花盆里连土倒出,我看到

  它被我扯断的脐根

  依然流着血。那脐根曾是

  它母亲身上的一根枝

  现在,面对那株带着伤疤的老木槿

  我迟迟不敢下手。

  不敢再一次,把她身边的小儿子

  从故乡,拔出来

  妈妈还没回来(外一首)

  张守刚

  他记不清妈妈的模样了

  听满口没有一颗牙齿的奶奶说

  妈妈漂亮得像个仙女

  她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挣好多好多的钱

  他用舌头舔了舔流出来的鼻涕

  擦眼泪的衣袖

  已经很脏了

  他说不哭不哭

  妈妈就要回来了

  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

  和好玩的玩具

  他总是坐在自家的门槛上

  把过往的陌生女人

  当成自己的妈妈

  妈妈还没回来

  他正在长大

  孩子

  他们喜欢零食

  爱流鼻涕

  那个站在门边

  啃着指头的留守孩子

  家里连一毛钱也不给他

  他的眼里填满

  玩具和好吃的

  几天没换衣服了

  他的贫穷也是脏的

  他喜欢到书里去

  他的书干净

  里面有许多

  听话的孩子

  在我的周围,常常有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寄养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有的甚至放在远房亲戚家里。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爱,缺少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得到的温暖。

  留守儿童,是这个特定时代的伤口。

  书法绘画 李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