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闯出新路 转型赢得转机——东南沿海制造业大市莆田转型升级样本观察

作者:郑良、许雪毅 来源:新华社
2016-05-27 15:49:55

  新华社福州5月27日电 题:创新闯出新路 转型赢得转机——东南沿海制造业大市莆田转型升级样本观察

  新华社记者郑良、许雪毅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莆田市,鞋服、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代工型企业居多,受劳动力成本、外贸环境影响大。经济新常态下,莆田这样的制造业大市如何转型升级,转危为机?记者近日深入该市进行采访。

  在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的涂料行业,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却逆势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在去年保持20%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同比又增长了75%。

  “逆势增长的关键在于创新。”在公司董事长洪杰看来,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赢得市场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涂料的健康、环保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三棵树的研发中心,摆放着装有各式涂料的瓶瓶罐罐,却没有一丝刺鼻的味道。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将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游离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降至最低是研发的重点。以游离甲醛为例,国家标准是每公斤涂料含量在100毫克以下,而三棵树多数产品达到每公斤5毫克以下,有的甚至检测不出含有游离甲醛。”

  洪杰说:“近年来,我们还创新了商业模式,从单纯卖产品到购销、送货、装修施工等一站式服务,而消费者只需在网站上点击鼠标下单即可。这种模式减轻了消费者装修之累,受到欢迎。”

  三棵树是莆田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例子。接受记者采访的鞋服、涂料、食品、工艺美术等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家表示,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夕阳的产业,适应经济新常态,要通过创新驱动,改善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制鞋是莆田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超过50万。2015年,莆田260家规模以上鞋企生产鞋子6亿多双,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00亿元,其中纺织面料鞋靴和皮面鞋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量的7%左右。

  繁荣的背后,不少鞋企的日子并不好过。莆田市鞋业协会负责人说:“莆田鞋企多是给海外知名运动鞋服品牌做代工,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处于价值链低端,出口一双鞋只赚三四元钱,这种模式已经无以为继。”

  出路在于创新和转型。福建双驰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莆田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打造自主品牌,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陈文彪说:“以前是来料、来样加工,研发、创新是短板,现在不少鞋企都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以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美誉度,进而赢得市场认可。”

  一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在价值链高端分得一杯羹。一双不起眼的运动鞋,鞋面采用的却是3D打印技术,鞋面看不到任何胶水粘合、针车缝合痕迹,一次成型,节能环保。在竞争激烈的纺织面料行业,莆田华峰纺织新材料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获得世界三大著名运动品牌的面料供应商,所有产品订单已排到2017年以后,其中部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订单排到2020年。

  “我们不是根据这些国际鞋服业巨头的要求生产,而是通过研发、创新,引领这些企业的需求,这样就有了较强的议价能力,进而抢占价值链高端。”华峰纺织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方华玉告诉记者。

  超前的设计理念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华峰的底气所在:源源不断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研发经费保持年均60%以上增长,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高达8%,高于全球500强企业平均5%的水平。

  在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看来,华峰、三棵树这样的企业代表了莆田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他说:“对于莆田这样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制造业大市而言,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加快‘动力切换’进程,推动经济‘升级换挡’,关键靠创新。”

  为支持企业创新,莆田有关部门不断拿出实招。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改,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实施技改按投资额5%予以补助,对通过融资租赁实施“机器换工”按投资额5%予以补助,对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企业按投资额10%予以补助,对鞋业企业实施“机器换工”按投资额20%予以补助。

  早在2014年,莆田就制定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336”工程,即打造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三个千亿元产值支柱产业,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健康三个500亿元产值新兴产业,建设石门澳、兴化湾南岸等6个园区。

  周联清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得益于较早地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莆田经济社会发展仍保持较快速度,且质量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动力正在显现:2015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0.5%,增速居福建省第二;今年一季度,增长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