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零”增长 小米时代要结束了吗?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6-05-24 21:36:00

  尽管小米以45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全球估值第二的创业公司,但该公司2015年的营收却几乎没有增长。

  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公共事务总监葛亮上周末表示,小米2015年营收为780亿元人民币(约合125亿美元),较2014年的743亿元人民币增长5%。考虑到人民币贬值因素,按照美元计算的小米营收同比增幅仅为3%。

  自从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去年3月的政府会议上定下了1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当时汇率约合16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后,小米一直对2015年的营收保持沉默。葛亮是于上周末在北京的一次科技会议上宣布这一数字,采访内容随后登上了中国多家新闻网站,但中国新闻网随后删除了相关内容。

  小米发言人表示:“我们从未分享任何营收数据,也无法对你们分享的数据发表评论。我们曾经分享过的数据是,尽管面临智能手机市场的萎缩,但小米仍在2015年销售了7000多万部智能手机。”

  值得玩味的是,营收增长放缓表明小米的命运急转直下,该公司直到最近似乎还是中国风头最劲的创业公司。

  他们在2014年实现135%的销售额增长,而雷军则在2015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小米的新款智能手机甚至好于苹果iPhone。然而,当时发布的小米Note却因为发热过大而遭到用户投诉,并未按照预期成为畅销产品。当年晚些时候,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增速大幅放缓也对小米形成了拖累,整个市场去年的出货量增速仅为2.5%。

  据钛媒体报道,在IDC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排行中,华为取代了小米位列第一,而小米的份额则掉在了华为和苹果之后,尽管2015全年小米在中国仍然是第一,但在全球的份额仅位列第五,在中国厂商中排在华为和联想之后。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全球的排名已经被挤出了前五,而在进入前五的三家中国公司中,除了华为外,其他两家是过去几乎没有被小米列为对手的OPPO和VIVO。这两家公司的特点是,它们主要的精力都在2000元以上的中端细分市场。

  比出货量份额下降更糟糕的是,小米作为一种风潮的结束,表现在它对传播议程主导能力的下降,而过去这是它整个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饥饿营销是其极致表现):“小米”的百度搜索指数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出现了7次在25万以上的高峰,其中5次在30万以上,而2015年以来只有两次出现在25万以上(30万以下)。

  此外,支撑小米神话的另一大动力——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也面临急转直下的形势,据一些外媒报道,投资机构们已经考虑下调小米的估值,认为其2014年时450亿美元的估值相对目前的经营处境存在高估。

  小米公司的估值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每年都成倍上涨——2010年为2.5亿美元,2011年10亿美元,2012年40亿美元,2013年100亿美元,2014年450亿美元。不管真实的估值是多少,每年蹿升的估值,以及高速增长的出货量,不停为生态中的所有成员(供应商,开发者,用户,资本,员工,政府,媒体等)注入兴奋剂,这些又反过来推高其估值、销量和生态影响力。

  但就像不存在永动机一样,也不存在永远不要求兑现的预期。

  当人们面对小米让人暂时失去理性的漂亮数字时,总是会忽略小米神话背后的环境因素——毫无疑问,中国世界第一的手机制造能力,以及谷歌在应用商店层面的培育,为小米模式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条件,而这些是所有公司都能分享的资源,同时中国智能手机的雪崩式增长(几乎与小米的诞生同步,2012年增长135%,2013年增长50%,2014年增长31%),又为其提供了动力。

  但进入2015年,增长的发动力突然熄火,全年中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了2.5%,远低于全球10%的增长率,而不幸的是,小米的销量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不像华为那样全球化程度较高。但仅这点仍不足以让小米神话破灭,同样立足中国市场的OPPO和VIVO的成功证明了这点。

  据了解,小米今年二月份在巴塞罗那移动展上发布的新款旗舰机型会相应提振公司今年的智能手机销量。但2015年不仅仅是手机销量的不及预期,包括小米应用程序和游戏在内的互联网服务也未及1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根据一位投资者的消息,2015年小米互联网服务营收为5.6亿美元。

  目前450亿美元的估值,使得小米仅次于Uber成为世界第二大估值初创公司。该数字意味着公司价值溢价高达75倍。诚然,高溢价适合于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公司,但对于小米这样增长放缓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或许不太合适。

  当然,除智能手机外,小米旗下也有诸如空气净化器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但其营收仅占小米总收入的5%左右,其增长也不足以弥补智能手机增速放缓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