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诈骗电话 多提问可吓退骗子

来源:长江商报
2016-05-24 08:27:00

  4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6名电信诈骗受害者,在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公安分局领走了警方先期追缴的100万余元赃款。

  黄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游玮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黄石警方历时8个多月侦破的这起特大电信诈骗案,共抓获了45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该案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3年来,全国30个省市共2200余名受害人,被该团伙借网络搜索引擎推广卖假药骗走共1000余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仅去年涉及金额就有222亿人民币。如何防止受骗?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侦查支队调研员曾国民说,骗局花样繁多,要想识破,首先必须保持理智冷静的头脑。

  全国造成千亿元经济损失

  今年4月10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首次大规模地公开对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进行通缉。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究竟有多严重?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有222亿元人民币从被害者账户流向诈骗集团。仅去年上半年,从境外打入中国大陆的改号诈骗电话就达47亿通。据公安部统计,2011年至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案分别发生10万、17万、30万、40余万起,年均增长70%以上。2010至2014年,平均每年因电信和网络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余亿元,其中2014年损失107亿元,2015年暴增至222亿元,创历史新高。电信诈骗犯罪在全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不下千亿元。

  电信诈骗犯罪为何依旧“屡打不尽、屡禁不止”?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胡家祥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自2015年11月1日起,湖北省公安机关启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今年5月,共破获电信诈骗刑事案件714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57人,抓获网上逃犯122人,紧急支付、冻结被骗赃款达877万元,帮助受害人追回被骗赃款共582万元。在近半年的行动中,湖北警方共缴获了“伪基站”和“黑广播”作案设备429套,超过了5年来的总和。

  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五大队大队长易文翔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各种来路不明的短信都来自伪基站,伪基站不仅干扰正常通讯,更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今年3月以来,武汉市警方破获的30余起伪基站案件收缴的近40套伪基站设备中,“第四代”设备已占主流,而在去年办理的案件中,还多为“一代”、“二代”,“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也异化出不同的技术形式,让防范和打击治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胡家祥认为,公检法单位、银行等部门联动不完善,也是造成电信诈骗犯罪难遏制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尽管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快速止付”、“绿色通道”等相关机制,但公安机关与骗子的赛跑在时间上仍有差距,“除了打击破案,我们更要全面提升反制能力,全面压降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

  骗子多利用受害者害怕、贪财心理

  去年12月22日下午4时许,湖北荆门沙洋县高阳镇某村书记贺某接到自称是沙洋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电话,称该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杨县长”找他。贺书记与“杨县长”取得了联系,对方询问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后,表示从省里为该村争取到一笔60万元的扶贫资金。

  次日上午8时,“杨县长”发来短信,暗示需要活动资金,贺书记赶紧向对方提供的“司机”账户上汇款1万元。直到他将写好的报告拿到沙洋县政府,找到真正的杨县长后才知道上当。

  今年1月,沙洋警方在红安警方的配合下,在武汉至红安的客车上抓获吴某和同伙黄某。经查,两人听说国家在开展“精准扶贫”,于是上网查湖北省各贫困村名单,然后到当地查询领导干部姓名和电话,以提供扶贫资金为名诈骗。自去年9月以来,他们在湖北荆门、宜昌、随州、天门、荆州、孝感等10余县市区疯狂作案20余起,诈骗资金26万余元。

  贺书记的遭遇并非个案,几个月来,全省多个县市区贫困村的村书记都碰到过类似的骗局,中招者不少。

  广西百色市受害人农女士介绍,她上网搜索祛疤产品,通过百度推广点开薛某团伙设立的“广州疤无痕”网站。在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后,网站客服迅速致电向她推荐“专家指导用药”,随后一批所谓的专家、公司财务人员、保险公司理赔员等先后来电,共骗她汇了1.8万元。农女士意识到受骗后报警,谁知诈骗团伙又冒充中纪委、广州纪委给她打电话,连骗带唬又骗走了4万余元。

  游玮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警方对现场查获的物证、书证、物流信息等证据进行梳理,发现疑似受害人多达2200余人,涉及全国30个省市,然而落案仅220起,绝大多数受害人没有选择报警。

  胡家祥介绍,电信诈骗犯罪越来越“专业化”,也是防不胜防的原因之一,“骗子特别擅长抓住受害人害怕、贪财等心理,设计针对性的台词,层层设陷阱让受害人往里跳。”

  胡家祥说,近年来,公司财会人员被骗子冒充领导实施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金额一般也大,骗子就是利用了下属怕上司的一种心态。“一旦心理防线被攻破,钱很容易就进骗子的腰包。”

  ◎提醒

  多提问,验明对方身份,可让骗子知难而退

  接了骗子的电话,该怎么办呢?

  “先别慌,多提问,验明对方身份,也可让骗子知难而退。”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侦查支队调研员曾国民介绍,骗局花样繁多,要想识破,首先必须保持理智冷静的头脑。

  根据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反诈骗犯罪中心专家和民警的梳理,目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主要可分为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和纸质引诱拨打电话汇款诈骗四大类,共50种。其中,前两者种类最多、最容易受骗。

  “邮包藏毒”、“电视欠费”等冒充公检法、公共服务部门和各类企业电话诈骗,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吓住受害人。冒充熟人或违法分子,虚构亲人“出车祸”、“被绑架”等严重事件,会让人在骗子营造的气氛中失去理智,“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多问对方为什么,多找身边的人求证核实,就能很容易识破骗局。”

  曾国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湖北警方已总结出一套经验:凡是“自称公检法或政府部门电话要您汇款的”,“通过微信、QQ要您异常汇款转账的”,“电话网络中提到中奖账户、安全账户、认证账户的”,“短信、微信内容怪异、含有网址链接的”,“网购、订票下单后,客服打电话让您退款的”,“电话告知欠费、发放补助、积分兑奖,要您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的”,“陌生人拨打来的+86、170、171电话”,“广播中出现1分钟以上药品广告的”等,全部为诈骗。

  “接收到以上电话、短信、网站、广播,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曾国民说,无论骗子使出什么招数,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钱”,只要谨守最后这一关,就不会让对方得逞,“若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还可以打110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