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在经历几年高速发展后,传统小贷行业开始进入增速放缓、风险增加的“瓶颈期”。据央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小贷行业的机构数量、从业人员、实收资本、贷款余额环比下降0.48%、0.83%、0.40%、0.33%。业内认为,小贷公司陷入生存困境,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小贷”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生存陷入困境“大洗牌”在即
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867家,贷款余额9380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减少23亿元。其中,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434家,环比新增7家,贷款余额655.3亿元,环比新增15.09亿元。
“宏观经济下行大环境下,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下沉到小微企业市场,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对小贷公司市场的业务也形成了不小的挤压。”深圳市粤商小贷公司董事长李八一表示,小贷公司曾经风光一时,特别是在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及小微企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眼下,由于缺乏监管野蛮生长,小贷行业面临着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成长。
同时,小贷公司贷款的不良率更是一个谜。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广东(不含深圳地区)378家小贷公司当中,正常经营的不到100家,而仍有增量业务的小贷公司只有50家至60家,个别小贷公司不良贷款率甚至超过50%。
李八一说,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均为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并没有提升至法律层面,而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对小贷公司的指导意见又偏少,所以“模糊的身份”除了小贷公司所期待的政策红利在短期内难以兑现外,小贷公司在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前堵后截下,本就参差不齐的小贷行业自身正面临一场‘大洗牌’。”
市场超万亿“互联网+小贷”成风口
目前,小贷公司纷纷寻求转型升级,在市场定位以及客户群体选择上改变,对资产端进行扩容。同时,从服务传统产业业务,转向新兴产业以及高新产业。
业内预测,随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技术的成熟以及生态系统的完善,中国在线信贷市场今年有望爆发增长,规模或将超过万亿元。目前,包括广州越秀区、江苏、重庆、上海、浙江等多个地区,已开展互联网小贷试点。在广东省2015年新增的35家小贷公司中,17家就为互联网小贷。
金融微店运营总监王坤说,目前“互联网+小贷”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自有资金开发借贷产品的互联网小贷公司,这就需要公司取得相应的互联网小额贷款牌照,比如万达、蚂蚁金服、阿里、京东等等;另一种则是,基于互联网搜索的中介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信贷产品与需求用户连接,其本质上是将传统借贷的交易模式互联网化。
对放贷机构来说,与传统线下业务相比,首先,在线信贷可根据在线数据库快速对客户需求进行定位,并推介符合其个性化的产品;其次,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快速模型分析,加强风控;三是节省线下网点成本,提高转化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数据模式运作,减少道德风险,把不良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