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经营管理不善,老板失去信心中途跑路,农民后续的土地租金打水漂,由此引发纠纷,怎么办?甘蔗“双高”基地建成后被改种其他作物,“双高”变“瞎搞”,甘蔗支柱产业难巩固,怎么办?……今年以来,针对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曾经带给农民、制糖企业和政府各方的困扰,广西扶绥县东门镇创新推出了土地“流转转包”模式,把这几个“怎么办”都办得妥妥的。
卢文斐梁秀丽 本报记者燕玉海
政府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撮合”,由制糖企业先从农民手中租赁连片土地,再转包给有实力的专业种植公司或者种植大户建设甘蔗“双高”基地。这种“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大户)+农户”模式,在广西省扶绥县东门镇被谓之土地“流转转包”。
近日,记者到东门镇探究这种创新模式为流转三方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农户 我们不再担心拿不到租金
“以前也有种植公司和种植大户想直接从农民手中租地建‘双高’基地,但谈来谈去都谈不拢,群众老担心不能按时足额拿到租金,最后就不了了之。现在有政府做媒,企业做后盾,群众就像吃了‘定心丸’,一点顾虑都没有!”东门社区党支部书记麻从明说。
“有政府牵线搭桥,又有实力雄厚的制糖企业做后盾,我们不愁拿不到租金。”谈起土地租金,东门镇东门街村民小组长梁云先显得非常淡定。今年年初,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家10多亩地租给制糖企业,一签就是6年。和梁云先一样“爽快”出租土地的,还有与梁云先家土地相毗邻的171个农户。他们出租的土地连成2300多亩的一大片,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原有甘蔗砍运、“推坡填沟造平地”、土地测绘、图上分地确权、签订合同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
“之前也听说过在别的地方,老板租地遇到农产品价格下跌,就拍屁股玩‘失踪’了,余下的租金拿不到,农民欲哭无泪!现在有政府和糖厂在这儿,咱不怕!”梁生权将自家的53亩土地全部租给了糖厂,一年下来稳拿到4万多块钱。如今,梁生权一家人“洗脚进城”,做起了小买卖。
“GPS定位,各家各户原来的耕地位置、坐标和面积等等在图纸上全部标示得清清楚楚,群众无话可说。”流转了21亩耕地的村民黄民安说。因为在土地流转前,由政府牵头,对片区上各家各户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政府、糖厂、农户共同核对确认。
种植公司 缓解了我们资金周转的压力
按每亩租金900元计算,2300多亩土地一年的租金高达207万元。这对于规模种植刚起步还没有任何收益的“双高”基地实施主体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而“流转转包”模式,能让种植公司(大户)轻松不少。“土地租金先由我们垫付,待甘蔗入厂结算后再等额扣除。”东门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强说。
承包岜等片区2300多亩土地的崇左岜陇一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劲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头一年搞‘双高’基地建设,除了支付土地租金外,平整土地、水利设施建设、甘蔗种植管理等每亩投入需要5000元左右,这么大一个片区就得花1000来万元。现在制糖企业帮忙垫付了土地租金,加上良种、改扩种、机耕等各种补贴,开支节约不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资金周转的压力。能先拿到租金,农民就很乐意出租土地。”除此之外,吴劲松还说,从制糖企业转租土地,租期内不用担心农民因租金“反悔”的问题,为种植公司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制糖企业 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有了保证
“土地是我们企业从农民手上租来的,话语权掌握在企业。种植公司或大户要想转租,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双高’基地,且必须年年种甘蔗,否则免谈。建‘双高’基地,我们企业还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扶持力度,提高甘蔗产量。”陈志强说出了企业进行土地“流转转包”的初衷。2016年度实施“流转转包”面积2万亩以上,到2025年达到20万亩以上,确保蔗区80%宜蔗种植土地面积实际经营权掌控在企业手上——《东门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土地“流转转包”模式工作目标》提出要求。
“限定承包人只能建甘蔗‘双高’基地,且不能种植其他作物,既保证甘蔗产量,又巩固了甘蔗种植面积。政府、制糖企业和农民的利益都得到有效保障。”扶绥县东门镇党委书记何永恒信心满满。
“土地流转转包,是糖料蔗生产基地向种植公司、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专业生产组织集中,提高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和提高单产,实现增产增收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扶绥县委书记黄云革说。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