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 韩国强
普惠金融是指有效率、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其实施难点在贫困人口、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2015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释放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信号。随后,甘肃省精心制定“1+17”精准扶贫方案,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关键在精准扶贫,核心在金融支撑。如何激活普惠金融思维,发挥好金融扶贫作用,真扶贫、扶好贫,是我们每一位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金融扶贫重在精准,贵在普惠。具体来说,应聚焦“五个精准”,彰显普惠金融“五个特性”。
对象精准,彰显普惠金融的包容性。普惠金融是一种包容性金融,金融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富裕阶层和大型企业,也包括城乡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但从实践看,金融资源往往趋向经济发达地区、大企业和中高收入阶层,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贫困农户金融供给仍然有限。其原因是作为供给一方的银行,按照现代金融理念,追求价值创造,进行商业运作,比较适应发达经济和成熟市场。而作为需求一方,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大多地处经济不发达、市场不成熟、环境和条件较差的区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近年来,农行甘肃省分行在服务“三农”实践中,通过精准支持对象,有针对性地降低准入标准和门槛,提升了贫困户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取程度,有效增强了金融服务的包容性。
产品精准,彰显普惠金融的公平性。普惠金融是一种公平性金融,让所有阶层和广大群众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适用性金融服务。但是,长期以来,“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一直困扰着贫困农户。“贷款难”的主因是“三农”贷款风险高,金融机构更多依赖抵押担保,而农民恰恰又缺乏有效足值资产。“贷款贵”的主因是农户贷款管理难度大、金融交易成本高。在双联惠农贷款实践中,我们通过建立政府增信机制,推动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有效化解了“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使大批贫困农户能够获取贷款,被央视称赞为“甘肃扶贫新政”。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双联惠农贷款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度在2个百分点左右,特别是带动甘南藏区农民增收超过30%以上。
渠道精准,彰显普惠金融的可得性。普惠金融是一种可得性金融,银行要通过合理建设物理和虚拟渠道、完善机具服务功能等方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性和服务深度,提高市场主体和所有人群享有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近年来,我省一直在努力提升和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环境,但基础金融供给不足,仍是制约农民脱贫的突出问题之一。我们始终抓住这一关键,积极探索实践。2014年,针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以及生产短能力、产后买难卖难等问题,我行倾力打造了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服务三农“四融”平台。“四融”平台打造了一种新兴的、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普惠金融全新模式,无缝对接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三农”各个领域、各个链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和可获得性。
服务精准,彰显普惠金融的多元性。普惠金融是一种多样化多元性金融,银行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服务,才能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我们把产业带动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创新打造“公司+农户”“公司+信用村+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有效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致富。比如,与国家级龙头企业陇西清吉公司推行“农行+企业+协会+农户”信贷服务模式,推进了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带动陇西县6万户农户种植马铃薯,户年均增收2800元,被时任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命名为精准扶贫的“清吉模式”。
责任精准,彰显普惠金融的持续性。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其服务对象是具有盈利能力但融资困难的市场主体,将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这些载体可以获得商业价值,从而使普惠金融供给主体实现商业可持续,这是普惠金融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发展普惠金融,不单是银行的责任,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等各方力量,都要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特别是要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成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既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实施增信,又帮助银行分担风险。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方式探索试点。当然,监管部门应给予银行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快建立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制度,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金融创新,为金融扶贫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