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济阳县太平镇茅家村充分发挥市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用小补贴撬动大投入,对每个标准大棚给予5600元的财政资金补贴,带动村民投入130余万元,新建64个标准大棚。在蔬菜大棚产业的带动下,2015年该镇14个特困村的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000余元。
自去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济阳找准工作重点、强化精准程度,通过采取产业推动、转移就业、帮村包户等系列举措,实现了扶贫工作部署到位、扶贫力量调整到位和扶贫对象识别到位。
产业扶贫帮助8000多人成功脱贫
济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导性举措来抓,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帮助8000多人成功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注重发挥农业优势,支持和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大棚产业,加速产业脱贫、产业致富步伐。两年来,共投入奖补资金750多万元,惠及400多户困难家庭,新增大棚种植面积3600多亩。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拓宽产业扶贫路子。积极发挥济阳食品企业多、农业龙头企业多的带动引领作用,引导其争做扶贫开发的典型。用好上级扶贫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截至去年底,全县共落实中央、省、市扶贫资金1955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3个,做到了特困村和省定贫困村全覆盖。由于产业形式多样、运作模式灵活,这些产业扶贫项目全部推进顺利。
劳务品牌冲入国际劳务市场
近年来,济阳工业企业加速集聚,人口吸纳能力大幅提升;济阳缝纫工、济阳电子工劳务品牌冲入国际劳务市场,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这一优势,该县把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和重点方向。
济阳县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后,与阳光大姐、安培培训合作,大批量、高密度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他们还开展“春风行动”,组织企业到有关贫困村开展“培训进乡村”活动。
156名“第一书记”
帮村包户
自2014年乡村扶贫解困工作启动以来,济阳156名“第一书记”会同各镇(街道),根据贫困村资源情况、市场传统、发展潜能等,积极帮助贫困村梳理和制定产业帮扶项目。
截至目前,在市县两级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全县包村“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修桥修路、绿化亮化等,极大改善了贫困村的村居面貌和发展能力。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在为每个贫困村配齐“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在全县各单位部门选取党员干部帮包贫困户,并要求每一名帮包党员干部都制定作战书,张榜公示。目前,各级帮包贫困户党员干部正陆续对接到位,下一步将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找准原因、分类实施、精准帮扶。
在保障兜底方面,济阳将抓紧研究制定贫困线、低保线“两线合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进行保障兜底。对因学、因房致贫人口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共核实“雨露计划”教育扶贫105人、危房改造613户,下一步将进行精确精准的帮扶救助。(本报记者 王宝静 通讯员 李晶)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