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抵押、遭盗用 车辆合格证乱象谁来管?

作者:韩忠楠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5-23 09:45:00

  家住湖北省孝感市的沈先生于2016年2月3日购买了一辆凯迪拉克轿车,在上牌过程中发现其车辆合格证已经被盗用,经警方调查,假冒合格证已经于2015年12月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上牌。沈先生称,石家庄市发现了大批假冒抢注车辆,涉案多达百余辆,他的车只是其中之一。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公告称:近期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华晨宝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现代、北京奔驰、东风日产等多个汽车品牌的车辆合格证被抢先注册上牌,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后无法正常登记上牌。此外,还有部分被套证车辆注册信息被撤消后,由于过期等原因仍然无法上牌,给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合格证为何会出现信息被盗用

  车辆合格证是机动车整车出厂的合格证明,是机动车生产企业印制并随车配发的注明企业名称、企业标识及防伪信息的证明文件。消费者在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投保、注销等程序时必须要出示车辆合格证,失去了这张证明,车辆就会变成无法上牌的“黑户”。

  与车辆紧密相关的合格证为何会出现信息被盗用的情况?

  事实上,车辆合格证与对应的汽车本身并非形影相随,很多经销商会把合格证抵押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记者从一些4S店了解到,把合格证进行抵押是目前汽车销售领域普遍采取的一种融资模式,几乎成为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很多消费者也向记者透露,无论是购买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包括进口车均存在合格证无法及时交付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由于合格证抵押所造成的纠纷层出不穷。据汽车投诉网数据统计,2015年共收到305宗关于合格证的投诉,同比增长26.03%,比2013年更是激增了129.32%。

  在中消协发布的统计数据中,与合格证抵押有关的投诉也是汽车类投诉的热点。2015年春节后,60余名车主集体投诉东风日产经销商,称其不提供车辆合格证,致使车管所不能办理上牌手续。对此,中消协在今年3月8日特别约谈了29家车企,强调车企必须保障消费者在购车时获得合格证的权利。

  车主损失谁来赔偿

  据沈先生透露,目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就此事向石家庄市公安局以及孝感市安陆市公安局、工商局发函证明了其车辆合格证的真实性,并积极配合此事的调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车辆管理经理吴晓瑾是此事的专项负责人,她告诉记者:“目前大约有10辆车出现了类似情况,针对销售的车辆,我们联系了消费者,建议消费者将车辆退回,如果消费者愿意换车我们也会积极配合。不过有些消费者还是坚持保留原来的车辆等待警方的处理结果,对此我们只能进行协助,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

  针对此事,包括一汽丰田、华晨宝马、东风日产等多家车企的公关负责人都已经出面承诺愿意为消费者退换车辆,损失由厂家承担。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开始,关于合格证的投诉增长迅猛,遇到合格证延期发放现象,不同厂商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经销商的抵押对象不同,可能是整车厂,也可能是银行、金融公司、担保公司等,所以情况会比较复杂。一般与银行和金融公司相关的,厂商会出面协调资金流与信贷关系,尽快把合格证还给消费者。“而涉及社会上的贷款公司,厂商就会协助4S店引入新的投资人,把债务承担起来,甚至有的厂商会协助消费者进行上诉,由法院进行确权,这样就可以为消费者补发合格证。当然也有部分厂商会把责任完全推给4S店,由经销商承担。”

  有业内人士指出,出现此类纠纷,主要看是与谁签订的合同,出现三包问题不是直接找车企,实际上要找经销商,由授权经销商和厂家交换意见。“合格证也是一样,要看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就应该由哪一方负责到底。”业内人士说。

  规范融资渠道,提前做好防范

  虽然中消协已经针对合格证引发的纠纷向车企多次提出了警示,但受到融资诱惑以及实际的资金流转影响,很多经销商仍然会进行类似的抵押行为。

  全国汽车经销商商会专家顾问颜景辉认为:“这种抵押是经销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达成的协议,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双方都应对自身信誉负责。”他表示,现在市场形势比较严峻,经销商更应规范经营,以保证资金链的良性循环。另外,银行应逐渐提高贷款审核门槛,不仅要抵押合格证,还要对4S店的车辆进行管理,“避免‘有证没车、车证不一’的情况,这也是一种防范措施。”

  合格证抵押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融资需求,要想减少合格证的抵押,还需要规范经销商的融资渠道,厂家也应该为企业多提供一些信贷方式,指导企业向指定的银行贷款,提高经销商自身的运作能力,使资金链条形成良性循环,才是解决合格证纠纷频繁的根本。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车过程中,要重视车辆合格证的问题,做好预防工作。

  颜景辉告诉记者:“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要对合格证的交接与经销商进行书面的确认,不能模棱两可,这样即使出现纠纷,也很容易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消费者在购车时还应对合格证进行仔细的甄别,需对比合格证上的车架号、发动机号与车辆是否吻合,一旦出现权益受损的情况,要主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中国汽车报》记者 韩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