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应成常态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16-05-23 09:32:00

  □ 许朝军

  两部“大炮筒”向施工现场喷射着水雾,施工中北京的建筑物被层层水雾笼罩……近日,朝阳区东坝一处施工现场用上了抑尘新技术,以往常见的尘土飞扬的情形不见了。

  (《新京报》5月11日)

  一提到施工工地,恐怕多数人的心目中都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砖头凌乱,泥渣充斥……进工地捂鼻子、出工地拍衣服、放工抓紧洗澡几乎成为工地施工人员的固定行为套路,而几乎每个工地上施工人员都是汗水和着泥水、浑身散发异味、身上肮脏不堪的形象。建设工地的糟糕环境,不仅让现场工人身心饱受摧残,也让路人和周围公众的生活深受其害。好在朝阳区启动的施工现场“蓝天计划”,有望根本治理这种现状。

  据悉,该区拟在工地通过引入多功能抑尘射雾器、结壳抑尘剂、挡风抑尘网、高压喷雾抑尘装置等5项高新科技,有效治理工地扬尘,同时还将通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要求施工单位开工前制定建筑垃圾、土方清运和处置方案等措施,综合治理,确保绿色施工。

  很明显,“绿色施工”的实施,最显而易见的效果,就是采取现代化手段,实现对工地进行降尘除尘挡风抑尘处置,不管是射雾器也好,或是使用结壳抑尘剂、挡风抑尘网、高压喷雾抑尘装置也罢,其结果就是将尘土飞扬的施工情形转变为清洁施工、环保施工,进而保证施工工地的清洁无污染。

  “绿色施工”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施工成本,但却营造了一种让施工人员身心愉悦的工作氛围,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而言,确实是值得期待、充满人性善意的大好事。与此同时,推行“绿色施工”,对于建设工地而言,也是一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向善改进。以往一旦遇到建设施工,过往行人和附近居民就犯了愁,污水、飞尘、噪音、垃圾等等,给他们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乃至是伤害。

  在“绿色施工”之下,扬尘绝迹,垃圾集中科学处置,噪音得到降低,防护措施到位,人们不仅能对建设的未来充满期盼,更不会再有身心俱疲的苦不堪言,这岂不更凸显出一种负责理性的公共责任意识?

  “绿色施工”既利于施工工作人员,又利于工程总体建设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凸显一种公共责任感,确实值得各地效尤和推广,更应该成为建设施工的常态。但对于“绿色施工”而言,牵涉的方面众多,细节具体,从开工到建设,到垃圾处置、渣土运输处理,再到后期装修维护,各个方面都需要坚持环保为先绿色为要,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同时,对于“绿色施工”而言,其本身虽然意义积极,但却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这更需要在扶持政策和监管措施上双管齐下,堵疏结合。政府对于一些坚持“绿色施工”且效果明显的施工企业应该进行奖励,对于脏乱差、尘土飞扬的施工行为,应该依据建设和环保法律法规等进行惩处,这样才能快速见效。

  更关键的一点是,对“绿色施工”最有发言权和监督权的,不仅仅是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等,更是普通社会公众尤其是施工工地附近的社会公众。因此环保、建设等职能部门还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公众举报投诉平台,让公众对施工噪音污染、尘土污染、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污染进行监督,从而确保“绿色施工”效果,实现清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