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入夏,气温不断升高带动冷饮市场又将进入一年一度的旺销季,很多消费者都习惯每年夏天批发雪糕回家吃,细心的市民发现一些品牌雪糕悄然提价,就算有些价格未变,也玩起了“瘦身”游戏。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超市、冷饮销售店了解到,受原材料涨价影响,1元左右的冰棍不断告别市场。
一元雪糕越来越少 小布丁消失
“今年的雪糕贵了不少。”昨天,在潘家园一家雪糕批发店购买雪糕的张女士埋怨说,最近气温直线上升,孩子嚷着要吃雪糕,她花30元才买了七八根,去年买同样多的雪糕也就花二十几元。“像伊利、蒙牛的雪糕,两块钱以下能买的种类很少,都是三四块一根的。”张女士说。
这家冷饮批发店店主介绍,近期来批发雪糕的市民渐渐多了起来。“一次买个七八十块钱的很正常。”据他介绍,小店一天的营业额都在一千元左右。“一些批发价在2元钱以上的雪糕品种还有些利润空间,但是像红豆沙、老冰棍这些传统低端冷饮,批发价跟零售价仅相差5分钱,算上人工、电费,根本不赚钱。”
在丰台区开阳路一家平价冷饮批发店的销售目录上有几百种雪糕,但是批发价在1元左右的却不到10种。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已经连续数月进不到蒙牛小布丁雪糕。“原来每根0.5元的小布丁可以说是市场上最便宜的雪糕,但现在厂家根本没货。现在人工成本、原料都涨价了,这么便宜的冰棍进不到货,很可能是停产了。”北青报记者发现,由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零售价在1元左右的雪糕,卖一箱才能赚1元或1.5元,因为赚得少,他们干脆就不进货了。
新品定价偏高 北冰洋双棒卖到8块
在垡头一家冷饮小卖店,来买雪糕的消费者正在询问店主是否有正宗北冰洋的小豆冰棍和双棒雪糕,“不用跑到义利专卖店,今年终于可以在冷饮店买到正宗北冰洋双棒。确实味道纯正,但价格小贵,都赶上梦龙了。”在店主的指引下,北青报记者看到一根小豆冰棍的价格为4.5元,双棒的价格为8元,对比市场其他品牌的雪糕,一向打亲民牌形象的北冰洋,这个价位并不低。
据团结湖一家冷饮批发商介绍,目前有几款新品一经推出售价就相对高些,“比如像雀巢可以掰着吃的笨NaNa彩蝶冰,零售4元,批发3.5元;金水园一毛五雪糕零售价4元,批发3.5元。一般来说旧款的产品涨价比较困难,但新品往往从一开始销售时定价就会高些”。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冰糕的价格一般都是以0.5元价差分成各个档次,行业内这种不成文的规定也限制了冰糕涨价,只能以0.5元为单位上涨。
雪糕悄然瘦身 成本上涨是主因
北青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一些经典冷饮产品往往不会直接涨价,但是却悄悄“瘦身”。垡头一家冷饮批发店的徐老板说:“美登高的大红果虽然没涨价,但现在薄得跟刀片似的。还有黑玫瑰,最早这款冰棍出来的时候是150g,当时的售价是1元,现在同样是1元,但是它的重量却变成了70g。”徐先生说,今年很多冷饮厂家不敢轻易涨价,但瘦身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卖冰棍,当时冰棍每根都是90g,现在普遍都缩水到60g左右,比如老款双棒冰棍原来都是110g,现在降到90g,价格没涨,还是1.5元,但克数少了。”此外像蒙牛纯脆草莓香草味雪糕,今年的净含量为56克,原来是60克,也少了4克。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雪糕涨价主要是因为成本上涨,一是雪糕属于高毛利产品,企业以及零售商、渠道商等通过雪糕赚取利润;二是物流冷链成本较高;三是原料成本上升。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冷食市场已大不如前,比如10年前一支卖0.5元的冰糕利润起码还有0.15元,而现在连0.05元也没有,市面上有的0.5元价位的品种甚至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此外,像奶粉、白砂糖、巧克力等生产雪糕的原材料进价都有所上涨,涨幅约在10%左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也不敢贸然提价,对于企业而言,只好通过新品提价和产品瘦身来缓解经营压力。(记者? 李佳)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