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需要“破门而出”的民间投资

来源:工人日报
2016-05-23 09:20:00

  GDP占比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就业贡献率高达80%的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稳定在60%以上,民间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上周,“熄火”“告急”“雪崩”却成为这台引擎的关键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民间投资增速逐渐滑坡,至今年4月,民间投资彻底与已现企稳态势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分道扬镳”。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据了解,这是民间投资增速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与去年同期12.7%增速相比,民间投资呈“腰斩”式回落。

  “要深刻认识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周五,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作完专项督查动员部署后,国务院派出的9个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组陆续出发,分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据报道,这是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

  此番民间投资不振,究竟有何原因?又意味着什么?市场需求疲弱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解释称,近50%的民间资本投向制造业,而目前总需求偏弱与产能过剩叠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制造业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民间资本钱没有地方去。”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公司的报告也显示,实体投资回报率下行,导致新增投资收益不能覆盖融资成本,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随之逐步走低。

  但也有分析认为,“钱无处可投”并非民间投资陡降的全部原因。有专家指出,单从产业看,第二产业中民间和非民间投资分化并不大。在采矿、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中,民间投资与非民间投资同时快速下降,民间投资占比反而上升。

  鉴于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加之近期债市信用风险集中爆发,有媒体评论指出,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债发行困难、融资结构恶化,导致民间资本“无钱可投”。

  数据显示,在金融市场上,经过央行多轮降息降准,银行一般贷款利率由10.1%大幅降至5.7%,但同期民间借贷利率一直维持在19%左右的高位。

  在今年4月之前,民间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政府性投资增速之上。而此次民间投资遭遇“寒流”的同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前四个月同比增速加快增至23.7%。国有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让诸多目光再次聚焦在市场环境的公平性问题上。

  对此,有专家认为,谈了几十年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状况,并没有太多的改善,甚至最后到了“没门”的地步。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很多人仍然将民间投资视为二等公民。”

  自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持续推进的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工作,都围绕着一个目标:激发市场与民间的活力。然而,正如有媒体所言:民间投资不缺政策,缺落实。

  据报道,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表示,此次国务院开展专项督查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家民间投资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我们期待着这次奔着痛点而去的督查能摸清和破除民间投资面临的各种人为障碍,但民间投资活力的焕发并不能仅寄希望于一次督查。只有各级政府的定位由“投资型”“全能型”回归到“服务型”,民间投资这台经济增长引擎才会持续稳定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