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大控股大手笔收购了汇晨养老67.27%股权,正式进军养老产业,有专家称此次并购为我国养老产业资本战开启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日前,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到了光大控股汇晨养老收购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杜晓堂,揭开光大控股涉足养老背后的用意。
“新访客”
银行、证券、飞机租赁、节能风电……此前,光大控股涉及的各个行业看起来与养老并没有太多关联。但在老年需求愈发旺盛的背景下,光大控股也正式开启了对养老市场的征战。对此,杜晓堂并不否认,他坦言,确实投资机构在选择进行PE投资时,惯常的方法还是会选择少数股权投资,只提供资金和适当的增值服务,保持20%以下的股权,此前光大也曾连续多年进行这方面的投资尝试。
“然而近两年,市场上不少大型投资机构的策略已经出现了变化,开始转而投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以控股的方式进行重点培育,此前光大曾经在飞机租赁、房地产领域进行了类似模式的投资,而在三四年前,我们开始将新的目标锁定在了养老行业上。”杜晓堂表示。
“确定进军养老市场之后,光大控股曾经考察过日本、新加坡、美国以及国内共30多家养老企业,而汇晨其实并不是光大第一批考察的企业,直到去年12月底,光大控股才与汇晨开始接触。”杜晓堂回忆称,其实当时进入光大控股视野,并进入到谈判阶段的企业共有四五家,甚至还有与汇晨规模、床位数等类似的企业已经和光大签署了框架协议。
其实,光大控股收购汇晨的消息一经传出,曾有资深养老专家向记者表示担忧,称汇晨在不少人眼中一直是一家以做民营非营利(民非)养老机构出名的企业,虽然入住率较高,但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价格相对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因此,光大控股此次的收购之举似乎是不太“划算”的。不过最终,光大和汇晨从达成框架协议到最终签约仅用了3个月左右,而提到确定汇晨作为最终目标的原因时,杜晓堂多次重复了“轻资产”、“公司化运营”等关键词。
“其实,像资金雄厚的保险、地产公司普遍投资养老时走的重资产路子,在业内并不具有太强的可复制性,未来真正主流的还是做运营的轻资产养老企业。”杜晓堂坦言,如果选择直接买地,自己建设设施去运营养老机构,回报周期太长,未来命运难以把控。“我们发现,汇晨就是一家轻资产养老公司,主营的就是现在养老市场最缺乏的养老机构运营。”此外,杜晓堂强调,虽然汇晨旗下养老机构中知名度相对较高的是位于北七家的民非机构,但其实目前汇晨旗下的7家养老机构中,仅有3家是民非性质,其他4家都是公司化运营的,而这就给社会资本留下了一个投资的机会。
另一方面,据杜晓堂透露,现阶段,虽然汇晨依靠平均80%的入住率能够保证盈利,但目前企业也的确受制于养老行业利润薄、资金缺乏等问题,发展、扩张遇到了瓶颈,因此,在光大控股正式收购之前,汇晨其实也已向外透露出了融资的需求。
轻资产
“光大控股收购汇晨后,汇晨将正式更名为光大汇晨。”杜晓堂直言,光大汇晨未来走的是健康养老产业集团的路子,而且将继续坚持轻资产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养老运营公司,不会买地自建养老机构。
资料显示,2007年在京成立的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床位数为3000余张,是北京4家市属品牌养老院中惟一一家民资运营、自负盈亏的机构。2014年,业界曾有报道称,汇晨建立之初就接手了由政府投资建成的老年公寓,根据协议,汇晨负责运营工作,自负盈亏。作为当时北京养老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民营养老机构,汇晨在最初的三年发展迟缓,入住率一直较低,濒临亏损,直至2011年运营才基本实现持平,而在两年前,公开数据显示,汇晨昌平养老公寓已经可以维持年盈利10%。
那么,由光大控股之后的光大汇晨又将何去何从?杜晓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运营主体将倾向于公司制,各地将会建设独立的子公司运营,企业将逐步增加非床位费类基本养老收入占比,并在全国“有选择性”地扩张。
具体来说,对于汇晨原有基本的养老机构板块,杜晓堂表示,光大汇晨将分两个方向布局:一方面,北上广深以及部分二线重点城市,养老机构需求强劲,在这些地区将继续布局机构,但主要是走租赁物业的轻资产运营;与此同时,在具备旅游相关资源的地区,将重点开展旅居养老,目前汇晨旗下已在山东威海建有一个试点。而在汇晨此前已经重点布局的北京,杜晓堂透露,目前已与5-6家合作方洽谈,光大汇晨希望今年在北京的养老机构网点能增加到10家,新增加的4家将主要向本市的西部、南部扩展,“包括这4家在内,未来光大汇晨在京新增的机构将主要走中高端路线,价格也会较现有机构收费标准更高”。
对于此前业界相对较陌生的汇晨旅居养老板块,杜晓堂表示,借鉴于目前市场上部分候鸟式养老项目会出现长时间闲置的状态,因此建设在重点城市之外的旅居养老项目可能还是会以当地老人为主要受众群体,只是会在机构中留出部分床位供其他地区老人阶段性居住。
此外,杜晓堂表示,未来随着光大汇晨新的养老院项目开张,在入住率没有达到较高状态时,它们势必会抵消掉已有利润令盈利处于波动状态,因此,为尽快让存量足以支撑增量,就必须增加非基础养老收入,即除了养老机构传统的床位费、餐饮服务等收入来源外,开拓居家养老、养老服务咨询等养老健康产品收入占比,反哺利润率较低甚至亏损的新建养老院,在3-5年后,这部分收入能逐渐占据更主要的位置。
资本战
其实,除了光大控股之外,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业外资本尝试踏入养老产业。而杜晓堂也表示,自己已切身感受到了这一趋势,在他看来,养老产业随着自身机构已经到了股权投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阶段,上市公司投资养老的热情也并非图一时之快,养老行业对于资本的吸引将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
日前,有消息称,太原、邯郸等地传统支柱产业煤炭、钢铁不振,很多借此发家的经营者都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他们多少有点资金,但又不敢贸然出兵,而养老、文化等为数不多的产业则是他们眼下转型的目标。有资深养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初养老圈刚刚经历亲和源被收购的融资大案,没到半年光大控股又拿下了汇晨,如此短时间内密集出现动辄亿元级别的资本运动,十分罕见,但也意味着养老市场的资本战已经打响。近日,养老领域更有传言称太平洋保险和中信集团也都在布局养老产业,今明两年可能会有大动作,就连一些往往追求短平快利润的信托资金、民间资本等都开始觊觎养老蛋糕,寻找投资机会。
但不可否认,保险企业、房地产企业、旅游企业、医疗健康企业……现阶段集中投资养老的业外企业基本都与养老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年人原本就在既有消费群体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们大多都会选择将“本行”与养老相融合,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于养老市场的投资,最终目的还是要扩展“本行”的收入渠道和来源。
因此,在业内看来,这些企业率先进军养老产业也在情理之中。此前,有分析机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几乎我国所有大中型保险公司都已涉足养老产业,大量险企都在集团内部设立了相关分支机构,在市场上出现与保险相关的养老项目越来越普遍。但此前也有专家分析称,上市房企之所以纷纷涉足养老地产,也是传统商品房去库存压力高企背景下的无奈转型之选,将一些尾盘打出养老项目的名义推出,不失为吸引老年购房者的一个有力手段。
不过,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也曾公开表示,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存在三大瓶颈之首就是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所以更多的人还是在观望;其次是模式问题,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大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实际上,目前确实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将光大控股收购汇晨的案例与年初亲和源收购案比较,由于亲和源收购后亏损局面仍难得到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光大汇晨的前途颇为担忧。
而上述资深养老企业负责人也直言,虽然目前国家对于养老企业的政策支持已经从重点倾斜民非向普遍支持社会资本转变了,但大多数对于营利企业的扶持政策仍未落地,还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而这也是阻碍资本加速“入圈”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 蒋梦惟)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