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HK)近日在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宣布,该公司将上调2016年晶圆代工资本支出至25亿美元。这是中芯国际三个月之内第二次调高资本支出预算——2016年2月中旬的2015年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该公司已宣布2016年资本支出将由2015年的15.7亿美元提升至21亿美元。截至目前,中芯国际2016年资本支出预算调高幅度接近60%。
为什么要调高资本支出?中芯国际执行长邱慈云表示,该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仍受限于现有产能——2016年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98.8%,要想大幅提高公司营收就必须要扩大产能。更进一步的原因则是,邱慈云在2015年年中表态,“中芯国际未来将以中国领先、世界前三的半导体厂商为目标。”
台积电正巩固自己全球晶圆代工业第一名的优势,格罗方德和联电正围绕第二名展开激烈争夺,中芯国际要想进入“世界前三”,就必须超越格罗方德和联电中的一家。与格罗方德和联电比,中芯国际在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要想实现赶超就必须在资金投入方面至少不输于对手——投入25亿美元的2016年将是中芯国际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一年。
差距明显
至少在资本投入上,2016年,中芯国际就要实现对联电的超越,在纯晶圆代工领域进入世界前三了。
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上主要的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计划投入95亿美元,格罗方德则计划裁员减支、并未披露具体数据,联电和中芯国际计划投入21亿美元、25亿美元,中芯国际实现了对联电的超越。
但在其他方面,中芯国际距离世界前三尚远。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产值排名,营收达到265.66亿美元的台积电,在全球的市占率已达到54.3%,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格罗方德因收购IBM晶圆业务营收升至46.7亿美元,市占率9.6%;营收45.6亿美元的联电则从2014年第二名被挤到第三名,市占率9.3%;三星、中芯国际分列第四、第五位,中芯国际营收为22.29亿美元、市占率4.6%。
按照新思科技亚太区总裁林荣坚近日在一次演讲中援引的数据,“2015年其他代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格罗方德10.36%、联电9.19%、三星6.28%、中芯国际4.66%。”
参照上述数据,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市场份额,目前中芯国际都仅仅相当于格罗方德和联电的1/2左右,要想超越两家当中任何一家都难度不小。
“中芯国际的目标就是在未来3~5年之内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企业。”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高永岗近日对媒体重提企业愿景。他还分析,“在未来3~4年,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增速预期是每年20%以上,按此计算,到2018年,中芯国际的销售额有望达到40亿美元,接近目前联电与格罗方德的销售数字。”
但这是在假定格罗方德和联电销售收入处于“静止”的情况下,对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增长的推演。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13年、2014年、2015年营收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1.6%、0.78%、13.53%,过去3年平均增速不可能达到20%以上。
关键在提高工艺
中芯国际方面披露,2016年的25亿美元预计会用于扩大产能。
其次是投入充分资金,专注研发14纳米制程逻辑晶片技术;第三是运用在设备研发、光罩业务以及智慧资产的收购上。关于收购,中芯国际公告显示,该公司拟通过向长电科技(600584.SH)出售长电新科全部19.61%持股以及认购长电科技新股的方式,付出26亿元的代价,成为长电科技的单一最大股东。
一位芯片业从业者认为,中芯国际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与世界前三拼规模,而是练好“内功”,从而在未来达到真正的全球领先。该人士分析,对一家纯晶圆代工厂来说,一个重要工艺节点的及格线,应该是这个工艺平台的销售占比在总体销售收入中达到20%以上,但中芯国际的目标是“2016年28纳米工艺节点的销售收入计划占到总体销售收入的5%~8%”,这表明“今年中芯国际主力工艺平台还不是28纳米,而是65/55纳米”,中芯国际在工艺制程上与全球领先水平相距太远。
对于如何真正成为“世界前三”的半导体厂商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5月10日就向中芯国际相关部门发了采访传真,相关人士先是答应书面回复记者的提问,但两天以后在电话中表示,“我们拒绝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