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14股 紫光系资本版图再扩张

作者:张泉薇 朱星 来源:新京报
2016-05-23 07:39:00

潜伏14股 紫光系资本版图再扩张

赵伟国

  去年因大手笔并购而受到市场关注的赵伟国,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最近,由赵伟国掌舵的紫光集团及其子公司以一种低调吸筹的方式成为A股十多家上市公司股东。

  继2009年成为紫光集团董事长之后,赵伟国便开始主导紫光系进行一系列并购。2013年至今,收购规模已超千亿元。“紫光系”在其带领下,成为“清华系”下属三支嫡系资本运作平台中最为激进和突出的一脉。

  5月22日,赵伟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紫光集团近期买入一些公司的股票,属于财务性投资”。“并购行为是紫光集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正常现象,没什么太特别,我们是新来者,所以有点引人注目,慢慢的,大家会习惯的。”

  一季度“扫货”14股

  由紫光系担当认购“主力”的同方国芯800亿定增案尚未尘埃落定,进入2016年,赵伟国带领紫光系公司延续“买买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内,紫光系便突击潜伏进1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

  根据这些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一季度股东持股情况,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藏紫光卓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等“紫光系”旗下公司,分别以或多或少的筹码成为股东,其中,“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阳光股份的比例为0.5%,为紫光系这轮动作中介入最“浅”的个股,但依然在阳光股份十大流通股东中排名第九。与紫光系同时出现的还有全国社保基金的身影。

  而同样在一季度进入的*ST中发,则是紫光系此次介入最深的公司,截至一季度末,“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99%,排名流通股东第二位。而这家公司也是紫光集团一季度新增持股比例超过5%的唯一标的。

  从14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来看,紫光系的这轮投资可谓“四面开花”,似乎并不存在明显的战略逻辑:从主业为房地产开发的阳光股份,到化工纺织行业的欣龙控股,到半导体设备公司*ST中发,再到服装制造业浪莎股份……这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紫光系密集出手,将它们纷纷“加入购物车”。

  除了公开市场上新的投资行动之外,紫光集团的“土豪式”并购未曾停步,筹谋许久的新华三收购于近日正式得偿所愿。随着股权交易的完成,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股份成为惠普旗下“新华三”公司持股51%的控股股东。根据紫光股份此前的公告,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筹资225亿元,其中的188.5亿元专门用来控股新华三。

  对于外界“激进投资者”的评价,赵伟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我其实是最保守的,我的投资三原则是:像女人逛街一样不厌其烦的看东西;只像古董商人一样出手;一旦出手,猛虎扑食。”

  财务投资or为壳而来?

  尽管紫光系一季度的“炒股”行动看似并无章法,但仍然因其巨无霸的身份而招来解读。在潜入14家公司后,多家公司先后停牌,紫光系的这轮投资被一些投资者赞誉为“眼光老辣”。

  截至5月20日收盘,在前述14家紫光系新进入公司中,有5家处于停牌状态,分别为国农科技、山东金泰、宁波富邦、阳光股份和欣龙控股,停牌的原因都是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的时间则集中在三四月份。若假设紫光系一季度的潜伏是为了博“重组”利好,此番“命中率”高达35%以上。

  此外,本月9日,英国芯片设计商Imagination披露,紫光集团已经收购了该公司3%股份。

  对此,赵伟国表示,紫光集团近期在国内外买入一些公司的股票,首先属于财务性投资,紫光集团目前资金比较宽裕,使用闲置资金进行股票投资,是为了获得财务回报,当然,这些投资标的的选择都是非常谨慎的;其次,在海外投资的股票都是半导体范畴,具有一定的行业关联性。

  今年1月,紫光系增持中发科技至总股本5.08%的消息传出后,业内对紫光系的“动机”便产生了各种猜测,不少投资者更为中发可能“傍上”紫光系这位“大佬”而产生期待。为此,中发科技专门发布公告称“未曾获悉紫光集团有关本公司任何的投资筹划意向”。截至目前,紫光系的持股已升至7.99%。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紫光增持中发科技的前一天,中发科技才刚刚发布了业绩预亏公告和退市风险警示。

  尚无重组等现成概念、又身临退市风险的*ST中发,何以能够获得紫光系的格外青睐并一再增持?

  有市场观点认为,并不差钱的紫光系低调进入包括*ST中发在内的前述多家上市公司,其醉翁之意或不在财务回报而是“壳资源”。据查阅,紫光系进入的多家公司中,多具备市值较低、低价股、股权分散、业绩不佳或待转型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利于被控股并借壳。近年来,紫光系通过不断并购吸收了大量资产用以进行行业布局。“在这种背景下,紫光系可能需要更多的上市公司平台来承载这些资产。”一位私募界人士分析称。

  紫光系版图背后的“健坤”

  通过近年来眼花缭乱的并购行动,紫光系的“版图”日益扩张。在整个2015年中,赵伟国的几乎每一次“出场”都能带来轰动效应,全年不下4次大手笔收购赚足眼球。对此,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公开讽刺赵伟国“不过是个炒股的投资者”。

  赵伟国本人对此评价表现得不以为意,彼时,他刚刚以高达800亿的定增案收获市场惊叹,而这一金额是A股非公开发行史上空前的:去年11月5日,A股上市公司同方国芯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以27.04元/股向实际控制人清华控股下属公司等对象非公开发行29.59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800亿元,全部投入芯片业务。其中,拟投入600亿元建设存储芯片工厂,37.9亿元用于收购台湾力成25%股权,162.1亿元用于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收购。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西藏紫光国芯。

  就在“800亿定增案”问世前一天,赵伟国主导的紫光集团刚刚被确认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了上市公司同方国芯的控制权:2015年11月4日,“同方系”上市公司同方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为配合清华产业调整和改革的整体部署,拟以70.12亿元总价,将公司持有的同方国芯36.39%的股权出售给紫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紫光春华。

  在这起800亿定增案中,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担当“主力”:公布的9家认购对象中,6家为紫光集团的二级或三级子公司,这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赵伟国。

  根据股份比例计算,赵伟国个人控制下的“健坤集团”将为此次认购出资460亿元,占比57.5%;清华控股实际出资303.96亿元,占比38%。

  赵伟国称:“健坤集团下属企业参与认购,表明了我本人和团队对紫光国芯存储器产业的信心。目前(该定增项目)正在严格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此前据媒体引述紫光集团内部人士的话称,健坤集团将以现金方式认购。这一信息传出即引发市场哗然。“健坤集团”是什么背景?何以拥有如此巨大的资本能量?

  梳理赵伟国及紫光近年来的投资历程,“健坤集团”的身影多次腾挪其中。

  公开资料显示,健坤投资集团是一家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性投资集团,“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城市燃气、房地产、环境科技、互联网、保健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南华创业投资基金,是一家管理着40亿资产的投资集团。”

  查阅这家公司与紫光系的关系可以发现,2009年,紫光集团引入包括赵伟国在内的新的管理团队后,建立了混合所有制,当时也引入了由赵伟国本人控股的健坤集团。目前,紫光集团由清华控股持股51%,健坤集团持股49%。此次进入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是由紫光集团买入的。

  ■ 人物

  赵伟国的资本术

  执掌“紫光系”公司,国有资产和个人资产多有交叉;亿万富商赵伟国成为国资体系中的特例

  赵伟国是资本市场无法回避的一个人。

  除了在今年一季度,其掌舵的紫光系A股扫货14家上市公司以外,有统计显示,去年一年,紫光系共对11家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涉及资金600亿元。这些资本运作为赵伟国带来了“饿虎”、“炒股者”的称号,也让其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人之一。

  彭博社曾报道,赵伟国利用在母校清华大学的关系进行收购,积累了20亿美元的财富。去年,赵伟国曾公开承诺将捐出70%的个人财富。

  一方面是国有控股公司的掌门人,一方面是拥有自己私人企业的亿万富商,特殊的身份让赵伟国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个特例。

  从牧童到亿万富商

  1967年,赵伟国出生在新疆一个山村。“我从小喂猪、牧羊,还吃不饱。”这是赵伟国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描述的童年生涯。

  1985年,赵伟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其在IT行业做了10年工程师,其间参与创立同方国芯。清华的经历,对后来赵伟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助力。

  赵伟国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清华紫光工作。1997年10月,他离开紫光,加入刚上市的清华同方。1998年4月,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分公司成立,赵伟国出任总经理。

  清华大学新闻网一篇关于赵伟国的专访称,1998年,赵伟国花50万元搞了一个医疗网站——中华医疗网;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融到了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是赵伟国的第一桶金。“只和投资人见过两次面,就拿到了钱,那是一个癫狂的年代,现在回想起来,还像做梦一样”,赵伟国如是回顾他传奇般的融资经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伟国称,2004年,他带着100万去新疆,进入房地产行业。

  资料显示,赵伟国在新疆从事房地产开发、能源等行业,不同于其他的地产大佬对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讳莫如深,赵伟国公开表示“2003年-2008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年。在房地产行业,那几年看起来不像我们在赚钱,更像我们在印钱。”

  他用这个理由解释其资产迅速扩大的原因:2004年他带着100万元去新疆,2009年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

  据公开报道,赵伟国曾在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高管,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同方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为国有控股企业。

  2005年,赵伟国和李义、李禄媛共同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健坤集团”),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赵伟国持股70%;李义和李禄媛分别持股15%。李义现任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禄媛也曾在该公司任职。

  对于自己从零起步直至拥有过亿财富,赵伟国表示:“谈不上成功,只是一直在成长,理想、远见、执着、坚韧、吃苦,这些都是成长所必须的特质。”

  重回紫光搅动资本市场

  离开北京的赵伟国没多久就又回来了,并在2013年开始发力,开始了一系列资本运作。

  2009年,紫光集团准备引入民营企业赵伟国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新股东;同年6月,赵伟国被清华校方任命为紫光集团总裁。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09年,赵伟国抓住了清华大学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健坤集团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旗下的紫光集团。赵伟国对媒体称:“当时清华大学旗下的产业当中,紫光集团的情况非常不好,这才给了我一个机会”。

  目前健坤集团持有紫光集团49%的股份,清华大学旗下的清华控股持有剩余的51%股份。但清华控股将紫光集团的经营管理权交给了赵伟国。

  引进健坤集团,曾遭到了紫光集团小股东公司的反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旺达网在致清华校方的函件中称,健坤直接参与国有公司的经营管理及资产评估,有重大利益冲突。

  自2013年开始,赵伟国就依靠紫光集团这个平台,主导了多起并购:2013年6月,紫光集团以每股28.5美元的价格向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全资收购邀约,并最终以17.8亿美元私有化了展讯;2014年又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上述两家公司为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芯片制造商。

  2015年5月22日,紫光股份宣布以不低于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股权;10月,紫光股份38亿美元入股西部数据,获得后者15%股权,随后,西部数据就爆出以约190亿美元收购存储芯片制造商闪迪;10月底,赵伟国前往中国台湾,宣布紫光集团将出资约6亿美元,获得力成约25%的股份;同年12月11日,紫光集团又以135亿元人民币入股了两家台湾企业。

  去年11月,在通过协议转让形式获得同方国芯控股股东地位后,在紫光集团的主导下,同方国芯抛出了800亿元的定增方案,创下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非公开融资纪录。

  2013年至今,赵伟国主导的紫光集团已经在资本市场上主导了约1845亿元的收购。

  对于紫光系频繁发起并购行为的原因,赵伟国回应称,并购始终是我们的一种手段而非战略。这是紫光集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正常现象,没什么太特别的,只是我们是一个新来者,所以有点引人注目而已,慢慢的,大家会习惯的。

  游走在“公私”两端

  紫光集团董事长、紫光股份董事长、同方国芯、健坤集团董事长……同时拥有的多个身份让赵伟国成为国资体制下的一个特例。紫光集团的控股股东清华控股的股东是清华大学,最终出资人为教育部;紫光股份、同方国芯的实际控制人也是清华大学。

  在带领紫光系大举并购的同时,赵伟国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健坤集团也在不断壮大。2013年以来,健坤集团在北京、西藏、天津等地成立了多家公司。

  2015年5月,赵伟国公开表示,其未来将把个人资产的70%捐给清华大学,用于促进科研和培养年轻人才。

  一方面是国企的一把手,一方面还有自己的产业,且国家资产和个人资产多有交叉,而其本身更是一位亿万富翁。赵伟国身份的特殊性让其成为颇具争议性的人物。

  证券律师王智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既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本身又有自己的产业,从法律上而言并不违规。但是这种情况,的确很罕见。

  “教育部体制下的资产管理有其特殊性,和大环境有所不同,只能说他是一种完全特例。”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祝波善称:“是在严格的国资监管体系下,很难出现的特例。”

  如何看待紫光和政府关系?赵伟国表示,紫光是一个市场化的企业,紫光的成长主要来自于市场,政府关系对于紫光而言,最重要是要让政府理解紫光所做的事情,是符合国家战略的;紫光从政府所获得的支持,和别的高科技企业没有什么差别。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朱星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