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铺一张地膜,亩产能差那么多。”日前,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山庄乡尚湾村,村民张彦军告诉记者:“我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什么时候翻,什么时候播,自认为比谁都精通。2001年,县上的农技人员把第一张地膜带到了村里,指导大家用。我当时还不信这张地膜能带来多大产量,可是到了秋收的时候,我脸上挂不住了,人家用了地膜的亩产至少比我多200来斤。”像张彦军一样,华池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地膜种植玉米。
“玉米是华池的传统种植作物。近年来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给我们这里的种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让山区土地效益成倍增长。”华池县农技中心主任谯显明说,这项技术让当地玉米亩均产量达到1200斤。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推广,最终打造形成了万亩示范基地,种出了“吨粮田”。
“2009年,农业部专家在华池调研时,高度评价了华池人种出来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初夏时节,在位于华池县二将川的旱作玉米万亩示范基地旁,华池县副县长王成科说。目前,全县旱作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多万亩,其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1/3。
“当前,国家对北部干旱区的玉米种植进行调减,甘肃就在调减的地区之列。种植比较优势相对薄弱,种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走低,华池的玉米种植也迎来了‘霜冻’。”华池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在玉米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强的华池,玉米价格波动影响体现得更为明显。面对玉米价格市场的“寒流”,华池县对全县三大片区进行了调整,继续保持东部和南部玉米高产区的种植量,同时加快这些区域单位面积高密度种植技术的实验,通过地膜、籽种投放调控西部干旱区的种植量,引导北部地区增加小杂粮种植,缓冲玉米低峰值压力。目前全县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通过近两年的对比试验,在东部玉米主产区可以达到每亩7000株,单位面积增产拓展空间很大。
“玉米价格走低,给我们已有的农业模式提了个醒,我们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要在多产并驱中寻求粮食安全。”谯显明说,目前,华池县农技人员在可降解膜的使用实验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已到成果性示范阶段,明年将开始在全县推广,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种植成本,还能实现秸秆还田。
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了解到,在《甘肃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中,华池县被列入农牧交错区进行区域布局调整。该方案认为,华池等农牧交错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年均温度2~8℃,年际间降水变化大。水资源相对紧缺,土地退化、沙化严重,是我国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甘肃将力争到2020年,调减该类地区籽粒玉米50万亩,以发展杂粮为主,同时积极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耐盐耐旱的沙生植物等,计划发展青贮玉米20万亩、杂粮杂豆10万亩、苜蓿等饲草20万亩。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