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口5月21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21日在海口发布。该报告指出,未来农村金融应加强创新,防控金融风险,互联网可发挥更大作用。
这份报告是在海口举办“精准扶贫小贷先行”普惠金融专题论坛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布的。
《报告》称,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改革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管理难度增大,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地方财政面临的压力在增大,农村基础设施贷款的风险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这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服务和创新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指出,目前银行业的电子化替代率整体接近90%,全国农信社的替代率上升到60%,手机银行、互联网银行、电话银行业务迅速普及,为扩大金融服务的农村覆盖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提供了基础。
《报告》指出,未来农村金融应加强创新,但需要充分顾及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应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政府更关注农户信贷的可获得性、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则更关注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农村金融要坚持支农方向,重点关注中下层农村客户需求,与农户实现共同发展。
《报告》提醒,当前涉农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的不良率偏高已成为风控难点,在一些地区农户贷款不良率过高已影响业务可持续性。农户贷款不良率偏高表面上是由农户违约行为引起,实际上与银行的授信业务模式有关。金融机构要重视从根本上完善风控机制,必须有效掌握农户实际收入水平。
《报告》指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企业等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综合服务。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提出,金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要与信息和农业部门对接,实现动态精确扶贫。他建议加快各项农村金融立法工作,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发挥小额信贷对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完)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