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和招行的两只产品将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
名词解释
所谓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就是银行把不良资产打包,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现金。我国2005年启动资产证券化试点。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层在2008年叫停了不良资产证券化。
5月19日,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同时发布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公告,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元和3.01亿元。其中,中行资产包为对公的不良贷款,招行则是信用卡的坏账。公告显示,两只产品均将于2016年5月26日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这意味着,停摆约八年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
发行规模均不大
中国银行发行的“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规模3.01亿元;招商银行发行的“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规模2.33亿元。从规模上来看,两家银行的首款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均不大。
根据公告,招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定名为和萃,基础资产涉及60007户借款人,全部未偿贷款本息总额为20.976975亿元,本金约为15亿元,预计回收金额为29684.33万元。
中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定名为中誉,用于发行本期资产支持证券的信贷资产涉及42个借款人的72笔贷款。入池资产未偿本金余额为人民币123256.20万元,未偿利息余额为人民币2126.47万元,未偿本息合计为人民币125382.67万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投资人最为关注的还是基础资产能够回收多少资金。中债资信对中行此期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评估,其资产池整体的回收率水平为33.89%。中行在其说明书中表示,“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本期‘资产池’中预计可回收现金合计为42155.53 万元。”
对于招行此期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中债资信分析,预计招行此期资产池整体回收率为11.44%。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管理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探索多种渠道处置不良资产。虽然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规模不大,但以后或许会扩大规模,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季上升。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7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利润计提拨备无疑将更加降低净利润规模。如何消化增长的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