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四小龙”领涨,八城市或重启限购

来源:中国网
2016-05-20 13:31:00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房价数据中,首次出现了上涨前列基本是二线城市的现象。在北上广深房价上涨幅度收窄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合肥、厦门、南京、苏州凭借其房价上涨速度,被称为“四小龙”。而有专家认为,上述城市也因此存在重启限购的可能。

  二线“四小龙”接棒

  成涨价急先锋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在整体上涨的同时,城市之间的分化仍然十分明显。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在新建商品房数据中,二线城市全面取代一线城市,成为房价上涨先锋。特别是合肥、厦门、南京,单月上涨超过3%,涨幅惊人。再加上未列入统计数据的苏州,这四个城市堪称房价上涨“四小龙”。

  二线城市房价高温也体现在“地王频现”。今年前4个月,南京成交的15块含住宅地块中,拍出了7个区域“地王”;4月上旬,苏州拍卖的13幅地块创下平均高达200%溢价率,刷新了3个区的“地王”纪录;合肥4月底出让6宗地块,单日揽金超过110亿元,最高楼面价溢价率292.11%;厦门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也在4月底产生。

  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突破1100亿元,占全国土地总成交额的7成,同比上升280%。

  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热点二线城市都曾出现“面粉比面包还贵”的现象,即成交地块楼面价高于周边在售的商品房价格。例如苏州最近拍出的地块楼面价大部分已反超区域销售均价,其中某地块楼面价更超出区域售价60%;保利拿下的厦门地王楼面价也是区域平均房价的1.6倍。

  跟着低价疯狂的自然是开发商。不少中小型开发商不惜拿出上一年全部销售额,甚至背负着100%以上的负债率,在一个月内连续拿地,称得上是负债抢地赌“明天”。

  此轮上涨非理性

  难言健康

  “不缺钱,缺项目”,这是很多房企老板目前的状态。以前开发商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如今融资工具更加多元化,甚至有很多机构主动找上门要求提供贷款,且贷款利率极低。很多机构提供的境内公司债利率不足5%,远低于银行贷款。在房企能以较低代价拿到贷款的情况下,寻找机会把他们花出去就成了迫切要求。

  除了融资更容易外,很多资金也在主动寻求进入房地产,二线城市正重新成为资金首选“避风港”。近几年,一些二线城市低端制造业外迁,大量产业资本出于保值增值目的涌入楼市,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财富避风港。“实体产业下滑和房地产上涨之间的反差特别大。”

  东莞一家电子元器件企业老板就表示,从去年开始公司经营压力增大,资金经常周转不开。他索性缩减规模,将部分资金投资深圳房产。今年深圳收紧限购后,他又将资金转投至惠州、珠海等城市。

  另外,“地王”频现也与开发商互相坐庄解套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轮流坐庄。“通过‘地王’噱头炒高地价,旧‘地王’上的房子才更容易用高价卖出去。”有专家说。

  当然,一线城市依然奉行的楼市降温政策是上述原因的基础。目前,仅有北上广深和三亚仍坚持限购政策,其他城市均已放开。这也说明。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迹象和苗头,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上涨。

  房价虚高

  投资购房有风险

  与一线城市相比,目前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压力本来就更严重。而房地产商继续积攒土地,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无疑会进一步加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且飞涨的房价和房租都倒逼雇主提高待遇,可目前雇主的日子都不好过,如何付得了更高的工资?因此房价的过快上涨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十分明显。

  且业内人士担心,房企高负债、高杠杆存在违约隐患。“一家房企旗下的一个项目出问题,可能会出现连锁反应,很多金融机构要求提前兑付将导致多家房企资金链断裂。”

  从另一个角度看,飞涨的房价也会增加部分二线城市政策收紧的风险。5月17日,苏州市国土局暂缓出让相城区、姑苏区和高新区的5幅地块。次日又人为设置了一块地皮的最高价,一旦超则竞价无效。多位苏州业内人士分析,这说明政策方向已然清晰,楼市调控即将到来。

  房产专家严跃进预计,受苏州调控升级的影响,后续几个二线城市或有收紧政策或者限购重启的可能。从可能性大小排序看,南京、合肥、天津、杭州、厦门、武汉、郑州等7个城市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何时买房更划算,有分析认为前4个月二线城市中的购房潮已经透支了当地居民的钱包,其购买能力有可能难以为继。即使未来房价不会出现大的下降,但鉴于目前虚高的房价,如果居民以投资为目的购买住房,还是存在一定风险。据央视、一财、财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