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议会就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进行投票,其中546票不同意、28票同意、77票弃权。
所谓市场经济地位,抛开其经济学定义,在WTO框架内更多是一个技术概念,尤其是针对反倾销调查的时候。2016年12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对于相关条款的理解不同也成为关键,中国一直表示届时自身会“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对此并不认同,欧洲则态度矛盾。
欧洲为什么对于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如此心态矛盾?个中滋味,除了平衡各方利益,也存在现实两难。如果赋予中国这一地位,意味着以往的反倾销大棒将不再那么好用,而目前欧盟的反倾销案例中半数以上针对中国,而美国方面也一直给予欧盟压力。从欧洲内部而言,钢铁、陶瓷等传统行业本身面临转型剧痛,就业岗位不断减少,这使得接纳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存在政治压力;与此同时,如果不赋予中国这一地位,那么多少会损害中欧贸易伙伴关系,当下双方每日双边贸易过10亿欧元,而且中国已经成为投资欧洲的重要资本来源。更进一步而言,欧盟可能面临来自中国的诉讼,甚至结果很可能对于中国有利。也正因此,对于中欧双方而言,最好的妥协方式很可能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针对某些行业或者条款达成谅解。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政治保护风潮会抬头,但是最终决定就业的因素还是在于经济,这是每个国家不得不认清的道路,全球化使得传统行业不得不面临剧烈的转型之痛。对于中国而言,除了强调外交上协同,积极争取自身权利之外,更为关键是在国内,如何更为深远地贯彻市场经济。当前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有待推进,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亦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其最大利益相关方并不是欧美,更在于每一个国人。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