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三五”:以“国家公园”之名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

作者:孙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05-20 09:42:00

聚焦“十三五”:以“国家公园”之名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

  资料图:中秋时节,一群牦牛在水草丰美的三江源隆宝滩湿地悠然觅食。中新社发 赵帅 摄

  中新社西宁5月20日电 (孙睿)未来5年,青海省将以“国家公园”的名义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在这片高寒生物富集地带进行的体制试点,将为中国更多的生态空间提供治理经验。

  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会议指出,在青海三江源地区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现三江源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促进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

  之后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这里物种珍稀丰富,同时又生态敏感而脆弱。

  根据官方印发的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

  “划入国家公园内的冰川、河流、湿地、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为国家所有、全民共享,所有权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试点期间由中央政府委托青海省政府代行。”青海省长郝鹏在今年4月中旬的动员大会上说。

  在此之前,三江源的环境治理已持续十余年,虽然生态退化有所遏制,但由于保护区范围内不同名目的保护地重叠,管理上“九龙治水”的问题突出。

  “表面上大家都在管,实际上谁也管不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副局长王湘国告诉中新社记者,“此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将在不做行政区划调整、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的基础上,组建省级层面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并实行综合执法。这是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王湘国还表示,管理局将在公园范围内的每个乡镇全部加挂保护管理站的牌子,增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具体组织管理职责,每个行政村设立若干生态保护组和管护队,形成组织化巡查、网格化管护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模式和经验。

  地处黄河源头的果洛州玛多县常务副县长甘学斌说:“与以往单纯生态保护不同,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政府着力将保护生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牧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

  官方统计,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居住着约2.4万贫困人口,如何平衡草场禁牧与维持牧民生活是眼下的难题。青海官方为此提供约6000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借以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

  “虽说是公益性岗位,但每个月都能领取1800元(人民币,下同)的工资。”玛多县扎陵湖乡48岁的生态守护员扎西尼玛告诉记者。

  地处澜沧江源头的玉树州杂多县目前共有600多名生态管护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这里的生态管护员将增至1000多名。

  王湘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管护员,一个月1800元,一年21600元。一户人家四口人,人均5400元,这样就超过2019年青海省的脱贫计划,把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王湘国还表示,过去社会各界对三江源的生态关注度高,而参与度比较低,所以在体制试点当中,会创新一个“社会参与、共建共管”机制,让企业、个人以及NGO共同来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