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个关于古斯塔夫·富兰克林·斯威夫特的故事。他是19世纪的美国肉类加工商,也是第一个采用铁路冷藏车厢的企业家。在他之前,包括屠宰、加工和批发的肉类工业只是一种地方性工业,但在斯威夫特的促进下,它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行业。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把肉运到更远地方去的需要在美国日益明显。《企业家》一书记载:“东北地区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超过了当地肉商的供应能力。而且,由于肉坏得很快,屠宰场不得不设计在城市的商业区,这事不讲是否卫生,至少也是生活中一件煞风景的事。”
1876年,37岁的斯威夫特开始远程运肉。他把肉挂在车中设置的简单的木框架上,冬天的冷空气就在其中的孔隙中循环。第二年,他开始与工程师安德鲁·蔡斯一起努力,试用一种手工操作的冷藏法。他们发明出了一辆绝热冷藏车,把冰装在车顶下面,用一套管道系统处理排水问题。
当他们的绝热冷藏技术应用到火车运输中时,他们开创了全新的历史。新鲜的冷冻肉开始出现在铁路所能抵达的美国各个角落。碰巧的是,斯威夫特又是一个对效率和时间极度着迷的人。“对他来说,每一秒都有价值,而且他的这种着迷发展到了极端。”
有个故事说,斯威夫特公司中的全部员工都认识老板的马和轻便马车,但他们经常发现这辆马车在芝加哥街头转悠,车上没有车夫。“这是因为斯威夫特在十字路口没有耐心再等一列慢车开过去。如果他不能说服停在那里的火车司机把挂钩解开,让他过去,他就会跳出马车,爬越火车,到路的那一边再叫一辆车。”
除了通过冷藏技术解决了桎梏肉类的运输问题外,斯威夫特还专心致志于利用牲口身上的全部东西。他的这种做法,跟我们在“东阿阿胶”倡导的“毛驴活体循环开发”非常相似。
《企业家》一书记载说:“在他的牲口的一个围场后面,流着巴布利小河,河中倒入了从屠宰场送来的废弃物。斯威夫特喜欢去看望这个煞风景的地方,因为他能从河水中看到废弃物的数量,知道由于不必要的浪费,损失了多少利润。只要有一次割得不准确,或略微有一点不小心,这样的动作如果每天发生几千次,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除了因为斯威夫特的冷藏技术和“全部开发”之外,还因为斯威夫特用全新的理念改造了整个产业。他建立起了“全产业链”。这是一种伟大的开创,它意味着人们突破了行业的局限,以更开阔的视野构筑了产业,用今天的说法,就是通过“场景重塑”再造了产业。
“当斯威夫特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的时候,只有牲口的肉、皮和舌头可以卖得出去;牲口的头、脚和肚分别作为一‘副’以等于赠送的价格卖出去。要是卖掉一整头宰杀了的牲口,那么肝、心和舌头就免费赠送。斯威夫特考虑,这些‘额外品’是潜在的收入来源,于是他很快成为该行业中发展有用的副产品的先导人物。最先制造出来的是人造黄油,后来又制造出胶水、牛肉汁、肥皂、肥料,后来又制成药品。牲口的胫骨被用来作刀柄。”
我在“东阿阿胶”也一直在进行“全产业链”和“活体循环开发”的构建。此前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只是在进行一种尝试,但斯威夫特的故事或许能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战略。我们不是在进行一种试验。我们是在进行一场基础建设。
我之前多次说过,驴皮是阿胶的核心原料,通过建设养驴基地解决了驴皮资源问题后,我们发现,驴皮只是全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驴皮供应,就必须建设“全产业链”;而建设“全产业链”的核心,就是让养殖户能在各个链条环节上都获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链条建设得越长越密,养殖户获得的收益就会越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重资产的事,但惟其重才能走得长远。所以我提出了“把东阿黑毛驴当药材养”的口号,推出了毛驴“活体循环开发”的思路。
这样一条又密又长的链条下来,驴皮、驴肉、驴奶、驴驹、种驴都成为“全产业链”上的链条;与驴相关的饲料、饲养、屠宰、冷藏、包装、运输等环节,都会成为“全产业链”上的链条;与驴业相关的生物科技、基因研究、疾病防控、物联网技术、RFDI射频识别等科技应用和创新,也都会成为“全产业链”上的链条……
经过一条漫长、细密的产业链,一头驴就变成了一个“闭环”,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养殖户从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上获益,而“东阿阿胶”也可以通过“全产业链”建设,获得原料供应的保障,以及向其他产业扩张、延伸的机会。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很多方面,我们都已经开始实施了。譬如驴奶开发、驴肉开发、文化体验营销等。驴奶价值高,而驴肉认知度高。“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火烧就是“中国汉堡”。之前我曾提出“以肉谋皮”的理念,而今天的“把毛驴当药材养”这个理念,提升了毛驴价值。
重新回到斯威夫特的那个故事。在产业链拓展方面,“东阿阿胶”和我显然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虽然进行了“全产业链”建设和“毛驴活体循环开发”,但依旧不够“全”。“全产业链”的核心是驴,驴皮制成了东阿阿胶,驴肉变成了“中国汉堡”,驴奶成为了“长寿奶”……
除此之外,毛驴的价值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值得开发的地方?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依照斯威夫特的标准,我想我们应该努力给驴拴一条又长又密的产业链,使“全产业链”真正能够成为“东阿阿胶”的新常态。
秦玉峰(作者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裁)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