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重返校园 培育消费市场

作者:王赫 来源:中国网
2016-05-20 05:33:00

  近年来,大学生借贷需求有增无减,一家理财平台数据显示,提交的贷款申请中7成以上为消费类贷款,且占比呈快速上涨趋势;在某些二三四线城市,消费信贷的申请占比甚至超过90%,以“85后”“90后”的年轻人群为主。面对诱人的市场,银行并未完全放弃校园市场,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了学生信用卡或搭建校园互联网金融平台。

  坏账率高 曾停发大学生信用卡

  从2004年开始,大学生信用卡慢慢兴起,随后几年间高速发展,在2007年前后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不少银行和大学合作,共同推出联名信用卡,甚至大学生尚未入学报到信用卡就随通知书一起寄到。据此前相关机构的调查,2006年,大学生持有信用卡的比例为15.1%,2007年跃升到24%。

  随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增长,相关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暴露。由于当时各家机构抢夺市场,资格审核不严,出现很多学生“被办理”信用卡的事件。加之不少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没能合理使用信用卡,导致欠债太多无法偿还。此外,由于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办下来的信用卡透支额度很低大多在2000元以内,有的甚至办了0额度或者1元额度的信用卡,年费却要50元,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大量滥发信用卡导致坏账率过高,据相关统计,大学生信用卡的坏账率比普通的信用卡要高1~4倍。2009年、2010年,银监会两度发布相关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随后,相关银行开始淡出信用卡市场,多家银行停发校园信用卡。

  回归校园

  推出学生专属信用卡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各平台竞争将更加激烈。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因其庞大的客群基数及可预期的巨大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近两年,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发卡量也在逐渐增加,有些银行还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产品。

  记者咨询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了解到,除极个别银行表示“大学生没有收入证明”不能办理信用卡以外,大多数银行都可以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办理有透支额度的信用卡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即“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办卡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因此,办卡时会有相关声明材料需要父母(或亲属、担保人)填写提交。”

  此外,有些银行专门针对大学生推出了较为特别的信用卡,没有透支额度仅可享受优惠和积分。如招行推出了Young、英雄联盟、Hello Kitty等多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但这些信用卡在学生毕业前,没有信用透支额度,学生只能通过先存款后消费的形式来使用信用卡,不过可以正常享用信用卡商户优惠以及积分权益等。

  多元试水

  借贷、消费一体化线上平台

  一直以来,年轻人消费均呈现收入来源少、支出多的结构,并对鞋服、手机电脑等产品及旅游娱乐等项目表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这一消费结构及消费特征让分期消费这一理念顺势成为解决大学生消费矛盾的良药。

  记者发现,“校园贷”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众多模式相继出现填补市场空缺。相较于银行信用卡、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综合电商等模式,银行专门针对大学生推出的校园平台在审核、风控、服务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

  工行于去年底启动“互联网+校园”服务计划,发布了“工银e校园app”,重新进入大学生市场。这一平台围绕学生在校期间汇款、理财、融资等金融类服务和购物、通讯、健康、阅读、校园卡充值等非金融需求,提供便捷、安全、优惠的服务方案。在该银行校园app上可在线申请信用贷款,本科及以上在校大学生只需在该平台填写姓名、学历、学籍号等相关信息,就可以得到工行提供的100~6000元不等的信用贷款,无缝衔接其“学生购”平台进行线上消费。

  “大学生信用卡曾被一刀切,多家银行都停办了大学生信用卡。现在银行间竞争激烈,大学生市场也是非常有潜力,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培育。”西安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是一个权利,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有机会学习怎样管钱。

  记者 王赫

  (责任编辑:罗伯特)

银行重返校园 培育消费市场

中国财经app

银行重返校园 培育消费市场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银行重返校园 培育消费市场

中国新三板APP

银行重返校园 培育消费市场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