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危化品企业转危为安

来源:中国网
2016-05-19 07:31:00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危化品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由于危化品生产工艺流程长、工艺过程复杂,原辅材料及产品大都具有易燃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因而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一旦安全措施不当,就可能对人、设备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危化品事故的特性决定了危化品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要性、紧迫性十分突出。那么,危化品企业危在哪里?从行业特点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危在意识不强。一些管理严格的企业把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保护放在高于经济效益、高于利润的位置上,把人作为企业最大的财富。但我国一些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以人为本的意识淡薄,内心深处经济效益和财富的重要性仍然高于安全、高于员工的生命,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意识。有的企业大量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特别是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未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专业管理力量薄弱,在安全生产工作上避重就轻、侥幸麻痹。一些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作业人员不了解岗位操作涉及危化品种类和危险特性,无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违规作业、违章指挥、冒险蛮干的问题突出。

  二是危在投入不足。当前危化品企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而危化品生产储存场所安全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投入大,导致一些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人员普遍舍不得安全投入,在安全设施方面能省则省,把大量危化品储存在不符合危化品仓储条件的场所,甚至存放在居民区的车库内。有的危化品企业舍不得加大安全投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安全,生产、仓储设施疏于维护、锈蚀严重,仍在“带病运行”。

  三是危在标准不高。有的危化品企业没有经过正规设计,装置、设施的布局和装备水平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有的老企业多年不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升级,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有的企业自动化改造走过场,安全系统投而不用,没有发挥自动化和安全系统应有的作用。大量危化品企业存在特殊作业管理不规范,作业审批不严格,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作业环境检测分析不全面,现场监管不落实的问题。

  危化品企业事故的危害性尤为突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其实无论是从安全生产的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危化品企业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针对企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系统化、专业化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危化品企业实现转危为安,才能把安全管理变为一种“增值”的活动,从而实现“最佳的安全条件、全面的环境保护、良好的产品质量、最优的商业效益”。

  一要加强法律执行。各类危化品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将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转化为企业规章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实际工作中,应当建立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工艺安全管理,开停车方案管理,电气安全管理,施工与检维修(特别是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破管、动土作业等)安全规程;危化品安全管理,承包商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确保严格执行、有法必依。同时要根据法律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考试不合格的限期补考,补考不合格的,应取消其任职资格。

  二要加大安全投入。各类危化品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要根据危化行业特殊性,加大安全投入,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把安全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纳入生产成本和全面生产规划之中,保证安全投入到位,全面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实现本质安全。

  三要强化安全培训。危化品企业要制定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编制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实施持续不断的安全培训教育,使从业人员满足本岗位对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企业必须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教育,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采取以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保证其了解危化品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学时不应少于72学时,经考核合格,具有独立上岗安全操作的能力。对转岗、脱离岗位1年(含)以上的从业人员,按新员工标准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使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具备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承包商管理,对进入企业的外来工作人员视同本企业员工,严格实施安全教育,防止“无知无畏”和有章不循,杜绝野蛮作业。

  四要狠抓隐患治理。各类危化品企业要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做到隐患整改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动员、鼓励从业人员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风险防控,建立生产工艺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积极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先进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期开展全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提高事故隐患防治水平。

  五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各类危化品企业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化工园区建成的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信息系统,健全规范装置、罐区、库区等基础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开发班组智能巡检平台,推广使用班组巡查信息系统,强化班组岗位职工排查隐患责任。加大信息化投入,完善化工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测监控和预警预测系统功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计实施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检测保护系统,加强过程报警管理,实现对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实时动态监测监控和预警分析,严格防范重大事故隐患。

  六要实施源头管控。各级政府应当在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中发挥更有力、更靠前的作用,把危化品安全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总体规划布局。在摸清危化品企业底数的同时,严格实施“三个不批”,即新建的化工集中区一律不批,集中区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集中区内的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不运行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在引进项目时,要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充分考虑化工集中区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链安全要求,限制引进高温、高压、剧毒或有剧烈放热的高危险项目,禁止安全风险大、工艺设施落后、本质安全水平低的企业进入。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化工项目“优胜劣汰、优进劣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切实降低区域化工安全风险,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罗伯特)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危化品企业转危为安

中国财经app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危化品企业转危为安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危化品企业转危为安

中国新三板APP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危化品企业转危为安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