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协鑫集成发布了一份澄清公告,表示已组织相关人员及中介机构,就其收到的深交所《关于对协鑫集成2015年年报的问询函》(以下简称“问询函”)准备回复工作。
就问询函,《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他表示,现在还无法就问询函内容作答,但“公司将在最短时间内对问询函进行回复,并公开披露。”
成中国光伏“黑马”
如今的协鑫集成由中国光伏巨头——协鑫集团牵头重组*ST超日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彼时的重组对于协鑫集团而言,令这家在前端材料和终端电站领域优势颇大的光伏巨头,不仅整合了处于行业中游的*ST超日,把其改造成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采购、管理运维、项目融资在内的全方位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提供商,更在A股搭建了资本运营平台。目前,其“一站式”的商业模式也正逐渐凸显。
或许正因为此,在重组实施完成后,协鑫集成复牌当天(2015年8月12日),公司股价涨幅高达986.07%,报收于13.25元/股。
不得不说,复牌至今不足一年间,协鑫集成的确成为了中国光伏的一匹“黑马”。
协鑫集成2015年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较破产重整前的2014年度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62.84亿元,同比增长132.8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6.35亿元,同比增长335%。
另据协鑫集成2016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1.01亿元,同比增长44%。
行业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在业界看来,协鑫集成乃至协鑫集团的战略仍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但深交所问询函提出的问题,值得市场乃至光伏业界关注。
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在公司尚未作出公开答复前,无法具体判断协鑫集成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他们也不约而同的表示,“一些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可能也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比如,资金投入大、周转慢、账期长、金融协同差等问题已经是中国光伏的普遍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引发这些问题的因素又有很多。”
目前,光伏拖欠补贴情况不容乐观。“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补贴拖欠总金额已超过了200亿元。”某光伏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补贴发放长期不到位给行业带来了巨大资金压力,也让各环节企业的账期延长,增加坏账风险。“包括协鑫集成在内的众多光伏制造商都陷入一个尴尬的怪圈:国内光伏市场销售情况越好,资金压力越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受补贴拖欠影响,上游原材料企业、逆变器、组件厂家在外面有数亿元至十几亿元的应收账款比比皆是。”
协鑫集成就曾在其2015年年报中披露:协鑫集成2015年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6.39亿元,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金额却是-10.52亿元。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在于,国内组件销售客户账期与供应商账期存在差异。
这可能也是协鑫集成一直头疼的问题。于是,在复牌后不久,协鑫集成便成立了自己的金融平台——国鑫所。而国鑫所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金融手段(供应链金融等),为上下游供应商能够及时拿到货款、收到钱,提供保障。
海外收入还看今年业绩
深交所问询函要求协鑫集成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公司发展战略说明公司海外销售下降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协鑫集成其国内市场销售收入提升,而海外市场仅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相比“2015年协鑫集成重组一年即完成了2.1GW组件的销量,跻身了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厂商行列,组件产品销售收入达37.14亿元”,1.3亿元的海外收入的确显得微不足道。
但公开资料显示,协鑫集成的确也在为其开拓海外市场做着铺垫。比如,今年1月份,协鑫集团与印度Essel集团、安得拉邦三方签署备忘录,将共同在安得拉邦展开合作,建立太阳能组件制造工厂及综合智慧能源城镇。根据该备忘录,协鑫集团与Essel集团双方将在当地联合投资约110亿美元。
再比如,协鑫集成3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969万澳元(约合4749万元人民币)收购澳洲ONE STOP WAREHOUSE PTY LTD 51%股权,依托于此,公司5月4日推出了首款储能产品“E-KwBe”,旨在打造澳洲组件销售、系统集成和分布式储能产品分销渠道,扩展海外市场。
“协鑫集成在拓展海外业务上还是做了很多铺垫的,但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还要看今年的实际业绩。”上述业内人士称。
值得一提的是,协鑫集成在其澄清公告中强调,深交所针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实行事前登记、事后审核,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之后受到深交所的问询属于常规事项,截至目前,已有近100家上市公司收到2015年报问询函。
据了解,早在2015年时,深交所就曾将一批上市公司2014年报问询函予以集中公开,并指出未来将不定期地及时增加。(记者 于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