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逐步放开成生力军

来源:中国网
2016-05-19 07:37:00

  对比昂贵的生产成本和低廉的国际油价,国内石油生产商和加工商选择了更为划算的“减产、买货”策略。而在储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伴随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逐步放开,这个群体正在成为我国原油进口的新力量。

  原油进口持续增长

  今年4月份,我国原油产量创下近三年新低。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4月原油产量为1659万吨,同比减少5.6%,平均每日约404万桶,是2013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前4个月原油产量为6814万吨,平均每日411万桶,同比减少2.7%。

  海关总署5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石油进口总计3258万吨。相当于每日796万桶,较前一个月增加3.2%,接近2月份的纪录高点804万桶。净石油产品出口较3月份减少10%至117万吨。

  本周一,美国原油期货(WTI)上涨1.64%,报每桶47美元;布伦特原油报每桶48.58美元。在原油反弹的情况下,当前的原油价格也比两年前国际油价100美元的高点“打了对折”。

  业内人士解释,在40美元的油价水平上,国内油企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产油不如买油划算。

  在更大的框架内,“囤油经济学”已经被更多人士认可。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可以增加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趁着油价低位节省不少钱。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原油进口渠道一直存在变数。中东产油国是我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地区,比重超过50%。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2.15亿吨,较上一年增长了1.7%,同期我国石油消费量为5.43亿吨。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

  地炼企业空间较大

  从去年开始“胃小吃不下”的担忧逐渐被印证。中宇资讯预测,由于库存能力和运输等因素制约,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增速同比将略有下滑,预计增长8%,年内进口原油3.2亿吨。

  机构分析师认为,原油进口量不断攀升,对我国港口装卸能力和石油储备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国原油储能仅为单日原油进口量的16倍,主要储存中心或趋于饱和。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在中国最大石油港口青岛港卸货的原油较上年同期骤增73%,但由于缺少输往地方炼厂的石油管道只能以汽运为主,物流达到瓶颈。

  在进口增多的过程中,我国地炼企业正以新的身份参与进来。据媒体报道,自2015年8月份开始,地炼炼厂纷纷申请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目前,国内地炼炼厂已有26家涉及进口原油使用,其中16家已获批,其他已获得书面审核或仍在申请中。在进口原油资质方面,目前已有11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资格。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为8760万吨,相比2015年增加5000万吨,新增量主要由地炼使用。未来地炼原油进口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很大。

  随着原油进口渠道增多,国内部分贸易商将重点转移到国际原油供应方,燃料油的进口比例快速下滑。

  消息人士称,随着原油的使用和进口愈加宽松,进口燃料油在各个炼厂中的使用比例或从当前的25%,萎缩至年底的15%,年度燃料油在地炼原料中使用量或至100-180万吨左右,将是近年来最低水平。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我国进口原油并未转化为有效需求。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国内原油加工量为1.2亿吨左右,同比减少500万吨。记者 张利静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逐步放开成生力军

中国财经app

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逐步放开成生力军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逐步放开成生力军

中国新三板APP

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逐步放开成生力军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