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5日,以“霓羽倾城·点亮时尚之都”为主题的2016第十六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以下简称时装周)举行。今年的时装周采取多个分会场的形式,在为消费者近距离提供一场“时尚大餐”的同时,更加贴近市场,专注推动服装产业转型。
时尚更接地气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时装周改变了多年来“多会合一”、多种产业并举的风格,所有活动都围绕服装产业展开,同时也打破了连续15年始终在会展中心一个地方举办的传统,首次在商场、园区同步举行。
时装周期间,由澳大利亚康托斯、韩国千相斗领衔的国外一线设计师团队和中国金顶设计师陈闻、刘薇等国内顶级设计师联袂张一华、王燕、周明蓉等岛城知名设计师,分别在金狮广场、银座商城、china公社齐鲁文化产业园和东方时尚中心等4个场地呈现了38个场次美轮美奂的时尚盛宴,吸引了5万余人次观众到场赏秀,成功打造了品牌竞秀、流行荟萃、大咖云集、行业聚焦的“海岸时尚线”;设计师作品陈列展与20多家国内外知名专业买手、采购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秀场东起崂山金狮广场,中接市中心银座商城和齐鲁文化产业园,西至黄岛东方时尚中心,依次将岛城前海一线的时尚要素进行有机衔接和深度串联。”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介绍,“在全国范围里,坚持举办16届时装周的城市并不多,今年时装周尝试转型,从展馆走入商场,让服装品牌、设计师作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专业买手和产业资本,让活动与商业、文化、旅游、生活融为一体,让时尚走近百姓生活,更接地气。”
本土设计打响知名度
设计是服装产业的灵魂。项阳青认为:“青岛纺织服装产业不缺加工能力,缺的是产业链的上游,缺乏的是创意,尤其是设计师。”
十多年来,尽管经费有限,但时装周坚持不收摊位费及其它费用,为的就是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坚持请来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让先锋的时尚设计理念影响本地企业。
自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青岛时装周已吸引了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多位知名设计师来青发布作品,培育了大批优秀时装设计人才,一大批青岛本土设计师已经从青岛走向全国,把服装品牌专柜开到全国知名高端百货店。
“时装周是个开放的学习平台,我们这些本土设计师能够近距离观摩学习国外设计师的创作,开阔了眼界。”青岛一华正红服饰的设计师张一华表示。
为了培养年轻设计师,本届时装周特意设置了新锐设计师发布专场,16名新生代设计师带来了多场精彩时装发布。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陈闻表示,青岛时尚需要新锐力量,近两年,青岛时装周特别推崇新锐设计师的参与,这也符合时装周致力于培育本土年轻设计人才的最初定位。
5月12日,国际时装周新锐设计师发布专场在银座商场举行,代表中国服装设计新生代的16名新锐设计师带来了多场精彩时装发布。对时尚设计人才的重视也吸引了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目光。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刘薇已将自己的服装工作室落户青岛。她说,青岛纺织服装工业有天然优势,但也缺少知名品牌的问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来自澳大利亚的服装设计师克里斯蒂娜第二次参加青岛时装周。她表示,青岛作为海滨城市很有自己的特色,这座城市也为她在设计过程中带来了许多灵感,而今年的发布会上有将近一半的服装材料来自青岛,今后她打算在这里开设自己的服装工作室。
推动服装产业转型
时装周谋变、注重设计师的培养,其背后的深意在于服装产业的转型。
到今年,时装周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2001年举办第一届时装周时,青岛市没有一家女装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全市知名女装品牌已达70多个。时装周在培养本土设计师和时尚产业上的作用有目共睹。
2009年,青岛市围绕新一轮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对时装周进行了重新定位,与产业结合成为了新的立足点。今年的青岛时装周,则在时隔7年之后,重新回归服装产业本身,再次专注于青岛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聚合各方面力量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时代,服装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以定制化,满足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为转型方向。本届时装周,我们根据青岛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把突破的重点放在设计水平的提升上,让时装周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与全球时尚接轨的力度更大,推动全市服装产业加速向时尚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项阳青表示,转型之后的时装周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为了服务企业,不断演绎、放大时装周的效应,为企业争取订单,提高企业的设计水平。
近年来,青岛致力于打造时尚消费之都。时尚之都背后需要强大的产业发展支持,服装则是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今年开始,青岛时装周将立足打造新锐设计师孵化器、服装品牌商业平台和东方时尚风向标……细数这些创新突破,无一不将加快推动全市纺织服装行业设计创新、产品创新,实现纺织服装迈向高端。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