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主流品种邻苯二甲酸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中宇资讯分析师徐时楠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增塑剂生产厂商有100多家,总产能约750万吨/年,相当于2000年的18倍,生产能力已处于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市场人士对形势的判断过激,盲目发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平均开工率约五成,其中DOP四成左右,DBP更是不到三成。现实产量仅410万吨左右,由于效益低下,今年以来大部分企业多是亏损经营。如何走出困境,成为增塑剂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徐时楠对记者表示,近几年,不少传统增塑剂企业受到产能过剩的冲击,多停止运营。DOP方面,东北地区有4万吨/年装置关闭;广东地区有6万吨/年的装置关闭;华北地区有10.5万吨的装置关闭以及4万吨的装置改造成对苯二甲酸二辛酯装置;山东地区有20万吨的装置处于代工状况,华东地区有29万吨/年装置关闭,另有10万吨/年装置拆迁,以及21万吨的装置以代工为主,短期无法生产,因此,今年有104.5万吨/年的装置关闭或无法正常开车。
DOP297万吨/年的产能,接近1/3的装置无法正常运行,但是企业感觉销售压力仍存,毕竟今年的需求量也不会大于130万吨,还有可能会更低,而且我国各地竞相上马增塑剂项目,很多厂家不断扩能改造,算上一定数量的进口货物,剩下的装置竞争将相当激烈。浙江弘博、南充联成、天津金源泰、盘锦联成四家50万吨/年的DOP装置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投产。
从DBP来看,产能扩张从2013年的61万吨/年发展到现在的78万吨/年。其间不乏少数低产量的企业关闭,但河北地区受到石家庄附近鞋业的发展,DBP产能有所扩建。随着当地鞋业市场走淡,DBP产能过剩的局面尤为突出,产能过剩造成很多厂家开工不足,有的年产量不足生产能力的1/3。加之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单位工费、能耗、物耗等均大幅上涨,产品利润收窄。
据中宇资讯了解,2014年,浙江温岭大东鞋业的一场大火夺走了16条生命,政府自此开始的整治运动加速落后产业淘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4000多家小微鞋企被强制关闭。从2014年开始,塑料鞋产业连续受到较大冲击,一方面是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受到价格低廉的进口货物冲击,无疑也对DBP造成难以挽回的杀伤力。
徐时楠表示,DBP、DOP的生产成本与售价差距很小,经常倒挂,除了上述原因制约着传统增塑剂的发展,一些不法厂商以次充好,以价格低廉的产品冒充DOP进行销售,比如将氯化石腊、芳烃油等混入DOP中。增塑剂产业的问题要从原料、需求、生产以及下游市场等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当务之急是遏制大宗增塑剂品种继续扩建,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发展。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