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费仍缺竞争原动力

来源:经济导报
2016-05-18 09:48:00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也恰逢“提速降费”政策实施一周年。“提速降费”政策实施效果究竟几何呢?根据工信部及运营商提供的数据,自去年实施“提速降费”以后,当年运营商已少收用户超过 400亿元。同时,工信部所提出的 2015年底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都同比下降 30%的要求,各运营商表示都已提前完成。

  仅就数据而言,“提速降费”政策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用户对此并不太买账,许多人表示感受并不明显。

  感受不明显的一个原因,当然是用户基数庞大。再大的雨,均分到每个用户的头上,也就成了毛毛雨。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提供的数据是,平均每个用户月费用下降 2.6元。显然,相比于每个月的资费支出,2.6元的下降也的确难以让人产生什么明显感受。

  而就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依然端着手机到处找 Wi-Fi,免费Wi-Fi依然是很多商家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尽管到处找免费Wi-Fi有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因素,但“蹭网”的人这么普遍,也说明流量资费还是有些吓人。

  当然,对“提速降费”的政策效果应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提速降费”的结果,并不皆由几家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而来。李克强总理几次三番地敦促运营商降价,即可明白今日结果究竟由何而来。说到底,即便目前几家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竞争,但假如不借助行政干预,也很难在资费方面真正有所撼动。个中缘由,实在不言自明。正是借助行政干预的“提速降费”,消费者才明显发觉了市场存在的利润空间。

  消费者对“提速降费”的感受不明显,相关部门和运营商可能会感到委屈,可能会认为消费者是在“得了便宜卖乖”。即便商品生产者委屈乃至愤怒,假如这个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却也不能一味抱怨消费者。

  合理的市场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真正博弈而形成。但中国的电信市场,直至目前却也很难说是一个竞争真正起作用的市场。“提速降费”政策的确压缩了运营商的盈利空间,的确惠及了消费者。可这种结果恰恰说明:许多原本属于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上被切切实实剥夺了。

  正是因为当前的价格并不是一个经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所以买卖双方都感觉自己吃了亏。对于当前的市场而言,“提速降费”当然有其重大的作用和价值,但政策的好处要想获得各方充分认同,要使得各方无话可说,惟一的努力目标,只能是让市场尽可能地充分竞争。

  令人宽慰的是,最新消息显示:三大运营商日前公布了 2016年提速降费工作计划,我国通信资费今年将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