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周姓
周姓是一个来源纷杂的姓氏,主要源出以下几支:其一,黄帝时周昌的后代。其二,商代太史周任的后代。其三,后稷的后代。由于周昌、周任的世系已不可考,因此一些姓氏书中把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代,把周文王奉为周姓始祖。文王为姬姓,而姬姓的始祖则是后稷。后稷(名弃)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帝舜时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别姓姬氏,是周族的开创者。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自邰迁至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亶父的曾孙姬发(即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了西周。
西周传12王,至东周平王时,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为周氏。周庄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另立公子克,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为周氏。公元前256年,周朝为秦所灭,周赧王被废为庶人,迁到惮狐(今河南临汝市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他们遂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其四,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期代北地区的普乃氏、贺鲁氏,北周时的普屯氏后来都改为周氏。其五,姬姓所改。唐朝先天年间,姬姓为避玄宗李隆基名讳而改姓周。
周姓是一个来源纷杂的姓氏
十、吴姓
吴姓在得姓方式上属于以国为氏,开氏始祖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太伯是商代末年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他为了给聪明能干的三弟季历让位,而与二弟仲雍一起以采药为名逃到了长江三角洲的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没有子女,今日吴姓都是仲雍的血脉。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王阖闾曾一度攻破楚国。其子夫差乘胜北上与齐争霸,后因不听劝谏败于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国王族子孙为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此外,吴姓还有其他来源:一支出自炎帝时的臣僚吴权;一支出自吴贺,相传吴贺是夏代少康时的神箭手,曾与后羿比试箭法;一支出自虞舜之后,舜的儿子商均被封于虞(今河南虞城县),舜或商均的后代有人以虞为姓,由于上古时期“虞”字多写作“吴”,因此虞舜的后代中也有人以吴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