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者:木儿 来源:网易博客
2016-05-15 20:22:15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昨天去看了《百鸟朝凤》。

  不可否认,是早上刷爆了话题的方励下跪事件促使我重新去关注了这部电影并最终决定去看。但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之所以选择去看,纯粹是因为电影的主题,而绝非下跪事件本身。

  网络上的质疑之声纷纷扬扬。但我相信,发出这些质疑之声的人们,大都没有了解过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以及方励本人和这部电影的关系,甚至是,根本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好,这里我不说情怀。因为“情怀”这个原本想起都能令人热血沸腾的词,在现在的商业社会大环境下,业已成为了一个笑话。但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它着实很可悲。

  我说回电影本身。

  这不是我首次听说《百鸟朝凤》。

  对它留有印象,是朋友圈一位导演数天前的大力推荐。以及曾听一个同事讲起自己被拖去看午夜场,原本以为会睡过去,结果却看得十分感慨。但这些信息并没有打动我,也没有推动我去了解一下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甚至我在听说故事讲的是唢呐之后,对它的兴趣完全被消磨殆尽。

  不为什么。只是因为在我热爱的中国传统乐器中,唢呐恰恰是个人最不待见的一种。

  我不想花篇幅在这里讲述我为什么不喜欢唢呐,那是另一回事。之所以提起这点,是想说明我自己也曾是一个片面的人,所以那么容易就产生了莫名的偏见。事实也同时证明,因为不喜欢唢呐而拒绝去观影是一个多么肤浅和可笑的决定。

  是的,《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但可以说,它讲的并不是唢呐。它讲的是更为宽博宏大又悲凉无奈的主题,唢呐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具象的代表。

  它说的,是我们日渐没落的传统文化。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一、逝去的传统

  在《百鸟朝凤》之前,我还去看了一部叫做《箭士柳白猿》的电影。

  那是一部更加默默无闻的电影,它在杭州的排片只有短短六天,而且几乎全是鸡肋的时间。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从上映到下映,大概就没什么人知道。没有宣传,没有包场,没有话题,甚至是,没有口碑。

  我其实本无意于这两部电影的比较。毕竟一部影片的好坏由太多因素决定,徐皓峰与吴天明也本是不同级别和经验的电影导演。在我看来,《箭士柳白猿》在电影叙事的技巧、情节的打磨、镜头的表现,甚至是人物的设定上,都有着重大缺陷。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即使我对武侠题材有再多的偏爱,这样的缺陷也是不可以被容忍的。

  尽管我并不认为它是一部好电影,但不可否认,我仍然会被电影里传达的情感和忧思所打动。这种情感和忧思也正是《百鸟朝凤》所要表达的——对传统文化和逝去时代的追思。

  在题材上,徐皓峰选择了武侠,吴天明选择了音乐。在具象上,徐皓峰选择了长枪,吴天明选择了唢呐。在叙事上,徐皓峰明显差了吴天明一大截。但在主题上,两位是同样的痛心疾首与无可奈何。

  但在当下敢于选择这样的题材并用尽心力去创作,无论成败,都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说起传统文化的现状,还有多少人会在乎?而在乎的人,哪一个不是痛心疾首?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早已开始断层,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逐渐走向无以为继的局面。在浮躁的人心、趋利的现实面前,怎样的呐喊都得不到回响。

  曾经地位极高的焦三爷,再也不会有人求他吹一曲《百鸟朝凤》。而匡一民那条矫若游龙的长枪,最终败给了冰冷的火炮。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东西的淘汰是顺理成章,甚至可以被冷嘲热讽地统一称为“OUT”。但他们从未想过,这些东西,恰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的立身之本。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不是没有信仰,而是这些信仰早被现代人束之高阁、不屑一顾了。

  复杂的不说,就一条“诚以修身,信以立世”,多少人可以做到?

  当传统文化被蔑视和遗忘,“温良恭俭让”自然也就不在。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痼疾——我们的根,被自己丢掉了。

  不然,为何方励老先生要选择跪下?境由心转、相由心生,对其动机的种种揣测还真是应了佛家的一句话:“心中有佛,处处皆佛”,反之一样成立——你以为别人有多不堪,恰恰反映了你自己有多不堪。

  这句话,送给网上那些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的喷子。

  二、逝去的时代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创作都应该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一部作品的好坏,更多应该取决于其内涵,而不是外在的包装。

  很可惜,“利”字当头的时代,质朴向善的价值观已经被彻底颠覆,商业化运作深入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的骨髓。人们都说“在商言商”是没有错的,好像所有人都忘记了,商人大多重利轻义。一旦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有很多铤而走险者、草菅人命者有什么出奇?

  那些被我们痛骂的无良商人,归根结底都是被我们自己纵容出来的。

  当财产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盈利的多少成为一个项目生死的决定性因素时,这个社会就早已病入膏肓了。

  所以你看到了,真正用心的创作者只能用牺牲自己尊严的方式来奋力呐喊。而他,也同时成为了被嘲笑辱骂、泄私愤求快感的靶子。

  这是什么世道?!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真是人心不古!

  所以无双镇上再也没有人会去请游天鸣吹唢呐了,也不会有人理会焦三爷声嘶力竭的训斥了。匡一民的长枪教训得了立心不良的徒弟,也不可能挽救得了势必将倾的大厦。

  时代变了,人心变了,只剩一个有心无力的你又能如何?所以2300年前的屈原,抱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悲愤,毅然跳进了汨罗江。而如今还过端午节的人们,大多都只为了吃粽子和享受那一天的假期。

  所以,令唢呐地位急转直下的并不是西方的管弦乐队,也不是台上穿着短裙搔首弄姿的歌女,而是无数个坐在台下肤浅无礼的柳三。令匡一民最终江湖无功的人并不是拥有顶级箭术的柳白猿,而是那个时代下的整体变迁。

  在那场乱斗中被践踏踩烂的唢呐,就是时代倾轧下传统文化的残骸。即使是领悟了“不射之射”的箭士柳白猿,一样走不出时代的败局。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导演的高下差别,正在于此。

  吴天明越是热爱,越是懂得营造“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落差。而徐皓峰费尽了心力去铺陈传统武学的精深玄妙,却偏偏没有看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所以吹奏最后一曲《百鸟朝凤》时,焦三爷背后那个大大“奠”字的素净葬礼,远比匡一民与柳白猿最后决战的宏伟塔林来得更加直指人心。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三、逝去的他们

  我不常看电影。所以在看《箭士柳白猿》之前,并不认识于承惠。在看《百鸟朝凤》之前,也并不了解吴天明。

  和《百鸟朝凤》一样,《箭士柳白猿》也因题材问题不被看好,迟迟不能上映。待到终于可以上映,饰演匡一民的于老先生早已驾鹤西去。

  《箭士柳白猿》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老先生一手惊才绝艳的枪法,这就是练家子与花架子的区别——连外行人都能一眼看穿。后来方才知道他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剑圣”,其人文武双修,曾花费十四年研究失传已久的双手剑。并将武术的招式与书法的笔章相结合,以笔作剑,创作出凌厉多变,刚劲洒脱的书法作品。

  这样的人物,活脱脱就是金庸小说笔下不世出的顶尖高手啊。是谁说,这样的人物只在小说中存在?

  老先生去年过世,如今可有后继之人?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百鸟朝凤》中的男主叫做“天鸣”,我不知吴天明导演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其深意。游天鸣的困境,或许就是吴天明心里最深处的困境。在没落的传统文化面前,无论是游天鸣还是吴天明,都一样举步维艰。

  焦家班的接手人是温良勤勉的游天鸣,而非出类拔萃的蓝玉,其实在人意料之中。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处世的品质而非天赋的高低。《百鸟朝凤》中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就连戏份不多的师娘,也是典型的传统女人形象:善良、慈爱、持家。一看到她,觉得心里都是温暖的。

  特别喜欢里面焦三爷的自称:唢呐匠。一个“匠”字,道尽一切。匠人,需要沉得下心吃得了苦,才能练就一身本领。但如果匠人没有匠心,终身也成就不了一件真正的作品。

  在如今浮躁的时代里,还有多少人愿意去琢磨这个道理?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百鸟朝凤》的结尾,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唢呐最终找到了一条路,那也是唯一的一条路:申遗。

  看起来略觉安慰是么?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出路。就算顶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亮光环,也没有人吹唢呐了。或许再过些年,都没人知道什么是唢呐了。

  徒具虚名,于事何补?

  逝去的,不仅仅只是两位老先生,也并非长枪和唢呐。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四、逝去的良知

  真正的艺术,从来都不是票房所能证明的。如今说这句话仍有底气,但也难免心生悲怆。

  现在是怎样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啊?网络上令众人愤慨的热点事件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为了这些事情口诛笔伐、对吵互掐,但讽刺的是,无论当时谈论得有多热火朝天也好,一旦有新的热点出来转移话题,全都是转瞬即忘。

  这个社会越提倡什么越缺什么,人心最初的良善越发珍稀。个个独善其身,却同时不再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都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人,出口成脏、毫无来由的辱骂此起彼伏。

  虽然我并不赞同方老先生那一跪,但他的这一跪却令人感慨万分。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遭遇其实和它在故事中描摹的唢呐现实毫无二致。和这部电影的主旨一样,这一跪是对传统文化衰落的痛心以及时不我与的无奈。对于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作品。如同出版之于写作,上映排片之于电影便是问世的机会。对于真正用心创作而不愿盲目迎合的导演来说,一部电影再优秀,如果得不到面世的机会,一切努力便即付诸东流。

  在电影界影响力如吴天明都需要面对如此困境,更何况知名度远不如他的其他人。

  而这,绝非中国电影的个案,也绝非区区一个影视行业。当出版、影视、医疗这些最触及价值观核心的行业都开始齐逐铜臭,会比任何热点事件都更令人思之后怕。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受害者。

百鸟朝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陈凯歌在评论《百鸟朝凤》时,引用了文天祥的一句诗形容吴天明:“您这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句话真是贴切得不能再贴切了。

  还在质疑方励为利炒作的人哪,如果你们去看了这部电影就会明白,只有那些为赚钱而拍的电影才需要炒作。而如果想赚钱,就绝不会去碰《百鸟朝凤》这样的题材。

  徐皓峰、吴天明也好,方励老先生也罢,无非都是在为没落的传统文化发声,并为此尽其努力而已。

  诚然,就影片本身而言,《百鸟朝凤》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编排上略有瑕疵。比如蓝玉这个人物,完全可以在后期成为一个崩坏时代的代表,与游天鸣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非现在这样的不温不火。至于网上那些批评什么演员演奏与乐音不符什么的,您就歇歇吧,懂不懂什么叫做“本末倒置”?

  是的,我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就一个标准:主题是否发人深省,叙事是否令主题更加鲜明。

  很显然,在这点上,《百鸟朝凤》做到了。